“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必须面对的课题,应注重强化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工作,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要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加强溢油应急队伍建设、加强溢油应急信息化建设,推动溢油应急市场化进程。
针对应急管理体系、溢油后恢复重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调研组成员,九三学社社员、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刘保占告诉记者,大面积溢油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在调研组看来,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各级部门分管溢油应急管理各个环节。而各部门在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应急协调、资源调配等环节存在差异,很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应急管理预案中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空白,船舶溢油应急计划亟须更新。同时,溢油应急管理动员机制比较单一、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不足,社会力量并没有被动员起来。溢油应急市场化运营机制也不成熟,溢油污染事故处置所需资金来源不稳定。
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溢油恢复重建机制尚未建立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刘保占提出,当前缺乏相应的应急能力评估标准,应急响应缺乏联防联动性,在实际的应急响应中容易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形。溢油重建工程技术体系和管理设备相对落后。
“完善应急管理制度至关重要。”调研组提出,以《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为基础,相关部委、单位要编制与预案能够有效衔接的制度。通过广泛的社会协作,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溢油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区域溢油应急联防联动机制,加强监管部门、海上作业者和第三方专业应急机构的分工协作,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溢油应急管理问责制度和监督制度,以问责和监督机制促进溢油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调研组建议,加强溢油应急队伍建设,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专家库,根据海上溢油事故类型特点,建立应对各类突发溢油事件的技术专家组。同时,加强咨询活动制度化建设,强化专家组关于应急管理能力的日常研究和探讨工作。进一步加强溢油应急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建立国家级或培育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研发机构,为溢油应急能力提升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发展兼职溢油应急队伍;定期开展溢油应急知识培训与演练,增强溢油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调研组深入相关部门了解溢油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提出要完善溢油应急监视监测系统,持续推广溢油应急监视监测技术应用,多手段、多维度进行监测、识别;研发溢油应急监视监测新技术,构建溢油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集溢油风险识别、预测预警、应急调度、应急处置等功能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要推动溢油应急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清污单位处置能力作用。”调研组建议,完善清污单位管理体系,提升清污单位整体能力素质。大力发展应急产业,构建会员制或俱乐部式的溢油应急管理响应模式,通过创新机制,调动船企积极性,稳定区域应急服务机构资金来源,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