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宁夏:不负农时不负春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11日   第 06 版)

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翠柳依依,草长莺飞,农民开着农用车在田里平整土地。天气转暖,宁夏各地农民抓紧开展春耕春管,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宁夏平原是我国最古老的灌区之一,引黄河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宁夏平原上,黄河与众多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使广大的农田得以灌溉。由于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农作物都很适宜在银川平原生长,因而这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称。

去年,宁夏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040.8万亩、总产量378.8万吨、单产363.9公斤,实现“三增”,面积、总产分别超国家下达目标任务6.8万亩、4.3万吨,夏粮单产创近10年来最高。

宁夏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建告诉记者,今年,宁夏全区粮食计划播种面积103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76万吨以上。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春耕也引起自治区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们的关注。

农工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调研发现,宁夏粮食生产取得“二十连丰”的成绩,但目前依然存在非粮化现象仍有发生、耕地量质有所下降、产需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建议,提高原粮种植积极性,加大种粮补贴力度,进一步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信贷支持等多种支农惠农政策,鼓励开展小麦、稻谷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推广麦后复种模式,增加亩产效益,进一步增强区域口粮安全。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物轮作倒茬等,确保小麦种植面积。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在外人眼中,小麦育种很神秘,实际上,这真是个苦差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所长陈东升介绍说,春小麦育种,绕不开的就是南繁加代。“也就是在北方冬天没法种植的时节,到海南等温暖的地方对育种材料进行繁殖加代,从而加速育种进程,提高选育效率。”

陈东升认为,宁夏目前已经开始了分子育种,并取得良好进展,但农作物育种工作的短板依然明显。“如种质资源基础研究滞后、精准鉴定不足,作物育种依旧缺乏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关键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选择等新型技术应用不够。这些均限制了种源创新,无法满足种业发展的需求。”

陈东升建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第二轮宁夏农业育种专项,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创新方向,重点加强主要农作物生物育种科技基础研究创新和前沿技术应用,攻克种源问题瓶颈,促进新品种选育。同时,依托自治区优势科研单位,构建高水平信息化种质共享利用平台,加大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强化条件支撑,从而提升生物育种水平。

一带山田放水声,田野奏响春耕曲。放眼千里沃野,宁夏从北到南陆续进入春耕时节,田间地头,纷纷奏响春耕“绿色进行曲”。

王建表示,宁夏将重点做好紧盯工作督导、技术服务、防灾减灾“三个紧盯”,扎实推进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力争面积产量双增加,努力打赢春播生产第一仗。

2024-04-11 本报记者 范文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299.html 1 宁夏:不负农时不负春 60,29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