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周刊

高质量发展“银发经济”

本报记者 凌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02日   第 06 版)

2023年,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712.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2.16%;65岁以上老年人有588.1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3%,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市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在发展养老事业的同时,如何协同写好养老产业“大文章”?近期,几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了记者专访。

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积极探索破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养老难题,建立了特色养老服务机制,努力构建“十分钟幸福养老服务圈”。“聚焦新一代老年群体,发展‘银发经济’,推动‘适老’‘享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渝中区副区长高琳说,高质量发展“银发经济”,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丰富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

围绕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机构选址布局,推动养老服务供需平衡,高琳建议,选取深度老龄化城市为试点,推动适老业态存量载体盘活和功能兼容,鼓励发展适老享老服务功能,培优专业服务机构,做优面向新一代老年群体的适老享老金融业,探索“银发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

曾在今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围绕社区服务接受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透露,重庆统筹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已在西部率先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护理型床位数占比超全国平均水平,养老产业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第二位。

邓琳建议,进一步加强投入保障,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制,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上向重庆等西部地区倾斜。优化政策供给,在产业发展、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将更多养老产业项目布局重庆。

“医养结合”是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关注的重点。他认为,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要坚持“事业带产业、产业促事业”的发展原则,畅通养老服务各类要素流动,实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相互弥补、相互促进。

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和所在行业特点,黄爱龙从医养结合的视角出发,提出聚焦“四链融合”,多元施策推动重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建议。他呼吁,以产业链、创新链布局教育链、人才链,根据全市养老产业的发展需求,培育多层次医护养老人才队伍;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与平台的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医养协同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4-04-02 本报记者 凌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9909.html 1 高质量发展“银发经济” 59,90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