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山西省政协持续建言助推转型发展

向“新”而变 向“绿”而行

本报记者 王泳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02日   第 01 版)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的召开,给山西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方面,作为全国综合能源基地的山西省,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新能源产业成绩亮眼;另一方面,省委、省政府持续优化政策措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美丽山西,唤得蓝天碧水归。而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有着山西省政协的履职身影。

向新而变

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应对未来的变化,必须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向新能源要出路。

“企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先立后破、因地制宜,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加快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3月26日,省政协主席吴存荣在山西焦煤集团围绕推动能源革命调研期间表示。

2019年5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绿色发展等8条意见,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被明确提出。彼时,迅速作出反应的山西省政协围绕能源革命、生态文明等课题开启了接力赛式的调研、协商。

同年9月,省政府发布重大变革性举措,推动能源革命率先破题。其中变革新能源发展模式、能源新业态新模式、能源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汇集了各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建言。

此前,省政协经济委的调研报告中“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三大基地煤炭能源企业战略性重组”的建议也陆续转为职能部门政策被一一推出、落实。

山西,虽然在人们印象中常常是区域经济“中等生”的存在,却从未放慢过追逐新经济的步伐。

特别是对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山西立下雄心壮志,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在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构建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扩大能源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最具说服力。”省政协提案委主任刘志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投资550亿元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从成功立项到破土动工,仅用6个月时间。“这样的山西速度,足以证明省委、省政府的决心”。

这个规划建设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600万千瓦,配置新型储能容量约340万千瓦时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诞生,让刘志杰言语间甚至透出兴奋和骄傲:山西担负着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使命。

数据显示,2023年,山西省发电量4461亿千瓦时,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892.1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17.9%。

但是不能仅仅以量论功成,“还要看到能源革命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刘志杰说,“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些课题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来之不易的“稳定改善”

“今年将联合农工党山西省委会共同开展联合调研监督。大家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同环保新产业、污染治理新方案结合起来,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3月6日,省政协副主席李正印率调研组在太原围绕“助力打好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开展民主监督时表示。

PM2.5,这种不到头发丝1/20的细颗粒物,在2013年成为全国最关注的环境和健康问题。那一年,多地空气质量数据纷纷爆表。

“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将生态环保作为生产要素,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省政协连续多年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协商议政,所提出的分期分批实施退城搬迁改造、优化交通运输组织结构、推进煤炭绿色物流等建议被陆续采纳。

“山西省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煤烟型污染是典型而普遍的大气污染类型。工业锅炉、炼焦工业、炼铁工业是重要的污染源。”3月24日,省政协委员梁美生向记者分析,在政协连续多年的提案督办过程中,“空气质量肯定在改善”。

梁美生向记者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2年,山西全省PM2.5平均浓度由55微克/立方米,降至38微克/立方米,降幅30.9%。另外,全省生态环境工作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优秀等次。

“这几年,社会价值观和消费理念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梁美生说,“绿色”与“发展”不是跷跷板的两头,而是同一条道路。

公众的视野更多聚焦于PM2.5,臭氧却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近几年来,臭氧成为夏季多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其危害却丝毫不亚于PM2.5。”梁美生提醒道。

“大气治理稳步改善,但与周边省份相比,山西空气质量水平仍较低。”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董一兵表示,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减少排放总量,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省政协人资环委也将开展重点城市的大气治理专题调研、协商,共同呵护碧水蓝天,守住来之不易的“稳定”。

啃下硬骨头

2019年11月,省政协发布调研报告提出,城镇生活污水是汾河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汾河河道径流中,城镇生活污水占比达60%以上,建议尽快制定防治规划。

一年后,在各方面努力和省政协提案督办助力下,58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70.7%。

2023年11月,省政协常委会会议围绕“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高效节水工作,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展开协商。12月,在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城镇再生水利用的实施意见里,省政协提出的加大工业回用、推进再生水利用等意见建议被采纳吸收。

此前,省政协人资环委联合沿黄4市19县的政协组织,开展了长达9个月的专题调研。这正是省政协积极助力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推动流域生态改善的生动缩影。

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山西省实现劣V类断面清零,重度污染断面比例由21%下降至0。由于水土环境的稳定改善,近几年来政协委员提交的生态环境类提案占比逐步下降。“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有明显成效,契合了党政关注、百姓关切。”董一兵说。

今年1月,省政协委员辛光提交关于新污染物数据库的提案时,曾一度犹疑,闪过“要不就算了”的念头。让他没想到的是,提案办理过程出乎意料的顺畅,“很快就接到环保部门的联合调研邀请”。

在新污染物治理中,农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辛光告诉记者,抗生素、止疼药等药品和化学物质在河流、土壤自然环境中被检测出来的事件频出,国内却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数据库和评估检测体系,治理并非易事。

不过,职能部门的回复让辛光燃起希望。“我觉得山西有希望在全国开出先例,制定河流监测标准体系,建立监测制度确定新污染物来源管理清单,建设新污染物来源管理平台。”

3月23日,辛光邀请4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研讨商定,再沿黄河支流走访调研,拿出更科学详细的数据与职能部门分享交流。

“现在,是时候啃‘硬骨头’了。”辛光说。

2024-04-02 本报记者 王泳 山西省政协持续建言助推转型发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9873.html 1 向“新”而变 向“绿”而行 59,8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