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蔬菜箱里注入的是什么?”“箱子里结的冰晶能保存多久?”“蔬菜被这样的低温冰晶包裹会不会被冻坏?”
21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秦博勇率队的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农业强国”研学群线下研学活动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加工所进行。参加活动的政协委员们对现场展示的果蔬预冷配送技术十分关切。
这是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系列论述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于围绕“三农”做好参政议政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委员们在果蔬鲜切加工技术集成基地、技术及产品集中展示区驻足,认真学习当前果蔬加工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也思考着如何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强国。
“我们始终将需求和科技支撑作为引领农林科学院发展的重要方面,围绕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等进一步激活创新活力,努力让科技成果展现在祖国的农业大地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燕继晔介绍了农科院支撑服务北京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相关技术研发及转化落地情况。
北京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所长赵晓燕委员补充了“一件小事”:上周我们研究所就接待了三批来自各地的技术对接需求,一位山东单县的企业家为了让白芦笋产业通过保鲜加工做大做强,专门来到北京求良方。“这些对技术升级有迫切需求的农业中小企业值得关注,建议组成研发联合体,由政府提供扶持资金,保障农业企业的技术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王静对食品加工十分熟悉。把“小浆果”当作微信名的王静,多年来一直呼吁打造小浆果产业,却因产业链不健全、地方认识不够等问题难以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王静带来一个好消息,“有企业和地方已经开始联合着手规划建设小浆果的深加工产业链,正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论证,相信不久的将来,小浆果特色产业一定能很好落地继而带动地方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深知,农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但绝不是落后产业,需要科技去赋能,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形成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要用更少的资源投入得到更高的产出,就要提高单位附加值,加大农产品的产业加工分级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技术研究,做好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转化率,切实打造农产品‘最鲜一公里’。”唐俊杰说。
“确立大食物观要从原来的粮食观向多元食物转化,从实现路径上以新质生产力对其进行技术支撑,同时在食品消费观念上,要进一步强化珍惜粮食和饮食自律,避免过度追求食物的新奇异。”全国政协委员方洁建议道。
全国政协委员司马红、林金星、种康、吕爱辉、陈百灵分别从智慧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厨房革命等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在委员们看来,当前“吃得饱”已不是问题,“吃得对”还需得到重视,要真正将产学研用打通,解决不同人群对营养的需求,让每个个体在“吃得对”上有知识、可选择,进而形成整个社会的饮食文化氛围。
参观学习、座谈交流,委员们坦言线下研学活动受益颇丰,表示要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树立大食物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落实全国政协领导关于政协委员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助力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不断增强履职本领,为践行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黄玉治、梁晔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