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刘旭光:

筑牢“中华水塔”生态屏障

本报记者 韩冬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11日   第 13 版)

“近年来,黄河上游流域各省围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仍面临一些问题,‘持续发力’任重道远。”刚刚带队从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松潘县调研归来的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会主委刘旭光在谈及“中华水塔”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板时忧心地表示,调研显示,若尔盖国家公园拟建区内退化草地超过3000平方公里,沼泽湿地退化250余平方公里,沙化土地740余平方公里,局部已丧失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流域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农村生活垃圾入河现象、超载过牧、人草畜矛盾较为突出,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补助、草原补偿、鼠虫害防治标准偏低,环境设施运营、水源涵养区流域耕地、湿地保护和沙化治理等还未纳入补偿范围,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矛盾突出。

为持续强化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补给功能,筑牢“中华水塔”生态屏障,刘旭光呼吁,突出“顶层设计+经验示范”,搭建好制度框架,采取“法典+单行法”模式加快生态补偿法规体系建设;尽快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投入机制,设立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建立可量化的上中下游生态保护补偿办法,细化多元补偿措施,尽快开展上中下游、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

刘旭光建议,加快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实施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重大工程,在退牧还草、生态修复、光伏治沙试点、鼠害防治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资金倾斜,积极开展草畜平衡试点,以草定畜、定牧、定耕,加大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等工程遏制草原生态退化趋势,强化水源涵养功能,一体化保护修复上游独有生态系统。同时,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系统,推进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大力支持高原医药生物、风光热清洁能源、生态文旅、农牧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在推动产业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与生态保护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上游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2024-03-11 本报记者 韩冬 全国政协委员刘旭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8679.html 1 筑牢“中华水塔”生态屏障 58,6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