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的蓝图正徐徐展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开宗明义,为新时代金融工作确立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进一步明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涵。
江南海北,勠力同心。身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银行以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润泽着巴蜀大地——创产品、优服务、强根基,以润物无声的理念持续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和可得性;因地制宜、乘势而上,以春风化雨的姿态引导并支持四川绿色产业和绿色区域发展……
“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这是国家为中小金融机构划定的职责与使命。作为省级法人银行,四川银行自开业伊始便始终坚守这一定位,通过着力支持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区域性银行样本。
践润物无声之诺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2020年11月7日,肩负着为四川本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责任,四川银行正式开业。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四川银行始终以“好雨知时,润物无声”为服务理念,向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城乡居民持续播撒金融的雨露甘霖。
身负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面和精准性的使命,普惠金融在推进国家战略、实现地方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也是四川银行践行金融初心,润泽地方发展的主要抓手。
自成立以来,四川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科创金融、新市民、制造业等领域金融支持,通过创新普惠小微产品体系、加大普惠信贷投放、推进产品数字化和线上化、创新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优惠定价减费让利、优化体制机制建设、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等手段,着力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面对千千万万根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四川银行纲举目张,瞄准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问题,持续加强普惠产品标准化建设——基于对准入门槛、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尽调模板、业务流程等方面的优化,实现产品的“集约化、流程化、专业化、规模化”;构建“标准化”+“非标准化”的普惠小微产品体系,推出20款普惠小微信贷产品,推进落实“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充分调动自身“做小做散”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激发自身践行普惠金融的内生动力。仅2023年,四川银行累计发放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小微贷款近百亿元。
考虑到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对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的重要价值,四川银行也重视创新普惠金融“工具箱”——服务四川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川银科创贷”,服务制造业单项冠军、“贡嘎培优”“转企升规”等制造业企业的“川银制惠贷”,精准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个体工商户纾解交纳租金难、水电气暖物业费难、支付员工工资难等难点痛点的“川银-助业贷”……均构成了四川银行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群。
而面对田间地头渴望过好日子、期待享受成本可负担金融服务的“三农”群体,四川银行同样探索出了一套先进经验——为打造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品牌,四川银行推出“天府粮仓 数字乡村”工程,重点推进党建引领、蜀农益贷、蜀农益链、蜀农益站、蜀农一卡通等十大乡村振兴项目;着眼“三农”金融服务痛点难点,四川银行积极开发适合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推出种植贷、养殖贷、农机贷、冷链物流贷、食品加工贷等标准化产品,构建“蜀农益贷”产品体系。
尽管成立仅三年有余,但就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而言,四川银行答卷可圈可点——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128.96亿元,较年初增长30.67%;普惠小微贷款户数较年初增长19.97%,圆满实现“两增”目标;截至2023年末,四川银行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超615亿元,三年年均增长率达79%。
站在普惠金融十周年的新起点上,四川银行步履不停,持续加大对本地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提高金融服务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普春风化雨之施
打造绿色金融引导者
省级法人银行与本地经济发展休戚相关。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四川正在将水、风、光、气等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场有关绿色未来的革命。此前印发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到2027年,四川转型升级将取得新进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明显提升。
在以绿色为底色的川蜀大地上,四川银行也找准了自身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落笔方向:在2022年初,四川银行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和战略发展研讨会,明确全面发力绿色金融,积极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引导并支持四川绿色产业和绿色区域发展,从顶层设计入手,积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随后,四川银行陆续从业务设计和自身转型着手,加速推动绿色理念落地。具体来说,四川银行以加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为契机,率先启动绿色票据地区试点,在攀枝花地区,逐一挖掘、摸排,走访农业、矿业、制造业、水力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水利环境等领域绿色企业25户,建立低碳项目储备库,成功落地当地混凝土商砼企业绿色票据贴现。至于自身践行ESG理念方面,四川银行则打造了一批“零碳网点”,并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促进绿色金融业务高速发展。截至2023年末,绿色金融业务余额110.98亿元,较年初增长53.34亿元,增幅达到92.54%。
“既是绿色产业服务者,更要成为绿色金融引导者”,考虑到商业银行是最大的融资供给方,在“双碳”背景下,四川银行的宏愿远不止于逐年增加的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为此,四川银行致力于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聚焦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关注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新兴业态发展;结合四川区域发展新格局,大力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四川“十四五”规划中绿色生态经济带示范市、示范区建设,深挖区域绿色资源禀赋,针对性做好绿色金融服务;搭建开放的绿色金融研究平台,推动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带动和引导形成全社会“贷、投、债、保”等综合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积极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绿色金融服务,全面支持四川绿色发展。
众所周知,绿色金融有助于引导资金向绿色低碳经济领域聚集,因而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牵引力。而四川银行打造绿色金融引导者的过程,更将如春风化雨一般,用金融独有的“功能性”擦亮四川的绿色底色,于潜移默化中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服务产业绿色转型,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
尽排忧解难之能
提升服务民生特色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新时代金融工作有了根本遵循,而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同样拥有了确切的行动指南。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中小金融机构应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身处文旅资源极为丰富的旅游大省——四川,四川银行特色化经营的立足点清晰而具体,其中之一便是依托对文旅服务业的支持,惠民利民、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成立不到一年,四川银行便创新打造了同四川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安逸熊猫”特色金融品牌,推出文旅卡等特色卡种,持续助力文旅消费拓展。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四川银行联合40余家文旅企业及数万家商户,投入专项消费资金打造文旅商圈。“安逸熊猫·文旅一卡通”以借记卡为载体,推出十大权益、多重福利,单卡权益价值最高达21888元,优惠活动100余项,通过金融让利的方式,为文化、旅游、餐饮、零售、交通等行业引流,激发文旅市场活力,提振区域消费。“安逸熊猫·文旅一卡通”发卡量早已突破100万张,拉动消费数十亿元。
除文化旅游外,四川银行还深入各种生活场景,持续提升对民生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践行金融为民、金融暖民、金融惠民的宗旨,竭尽所能解决城乡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发挥省级法人银行的优势与职能。
与推出上述“文旅商圈工程”逻辑相同,四川银行深挖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聚焦重点客群,相继扎实推进了“拥军尊崇工程”“公安暖警工程”“尊师工程”“农民工暖阳工程”等十大特色重点工程,惠及更多社会群体,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而围绕政府、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四川银行建设了农民工工资代发系统,推进助业缴费贷、助业租金贷、商惠贷等项目快速上线。并聚焦科技金融服务线上化,投产线上实时交易反欺诈系统,将充值取现、二维码交易等高频动账交易纳入,同时辅以移动终端经纬度识别等技术,及时预警可疑事件,保障线上交易安全运行。
“应时代之运、为变革而生”,这是四川银行自诞生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整合重组原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四川银行以革故鼎新的形象开篇;主动授信覆盖全省21个市(州),累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过3700亿元,四川银行以稳健的跨越式发展定盘;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等战略部署,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提供信贷和投资支持,四川银行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功能定位立足。
在2024年全国“两会”之后,四川银行将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继续以优质高效服务夯实自身发展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高质量做好四川银行独具特色的金融“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