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研究

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关系

□ 赵振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2月19日   第 03 版)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7日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须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新质生产关系。

■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就是在当代科技进步条件下,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产生的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品质、新的属性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或财富的能力。它既有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长出的新枝,更有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出的新树,也有未来产业萌发的新芽,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无论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还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为根本的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就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总是不断进步的,生产力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犹如川流不息的江水,奔腾向前。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引领整个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必然催生新质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是动态发展的,决定了新质生产关系也不是停滞不变的,也处于不断的变动中,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新质生产关系具有的新的内涵和速度。新质生产力是一场深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关系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 新质生产关系的内涵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它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产品分配形式。不同生产力水平,必然有与之相应的不同的生产关系。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广泛应用,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未来产业、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生产要素家族中的成员不断增加,由农耕社会的劳动、土地等,发展到工业社会的劳动、土地、资本、管理等,当今时代已经发展到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数据等多个家族成员。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要素成员逐渐增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质生产关系也在不断的变革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等生产关系要素正在重塑。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来看,与传统农耕社会和产业革命早期呈现的纯而又纯的私有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刚刚成立时期的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不同,当下混合式的社会所有制或者股份制企业越来越多,既有公公混合、也有私私混合,还有公私混合;既有内资与内资的混合,也有内资与外资的混合,还有外资与外资的混合;既有出资人因为出资而形成的股份,还有因以技术、管理、拥有数据等入股而形成的股份。投资者中募集的社会公众股份、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我国数量庞大的股民就是例证。此外还有大量的没有上市的公司,持有股票的股东也越来越多。当今时代,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越来越难以用公有制抑或私有制来界定,越来越趋向于社会所有制。传统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具有排他性,数据则更多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较少或不具有排他性。

从分配关系来看,随着生产力发展,分配关系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收入分配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一是信息时代,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在世界范围内创造的财富以加速度增加,可供分配的蛋糕越来越大。二是分配方式越来越多,分配关系更为复杂,更多的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从纵向来看,股权收益、期权收益、风险收益等远期收益越来越多;从横向来看,收入方式多元化,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一方面,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升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获利能力和空间,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倾向于原来的企业不需要增加投资,而是投入技术的企业共同参与改造后新增利润的分配;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平均利润率要大大高于传统产业,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可以获得巨大的超额利润。一根小小的手机自拍杆一时风靡全世界,生产厂家赚得盆满钵满。相反,数字相机出现之后,机械相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销声匿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拥有生产要素的多寡决定收益分配的量,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多个生产要素,获得更多的“复合收益”。三是获得收入的方式更为便捷,特别是资本与流量的成功融合,在手机屏幕上动动手指,转发信息就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网上银行的兴起,存贷款不需要到银行柜台,在手机或电脑上可以直接操作,大大节约了银行的人力资本,提高了银行的劳动生产率,也增强了银行盈利能力。四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加之电商的兴起,原来附加值低的商品附加值越来越高,原来只是作为产品形态存在的如野地里的槐花、榆钱以及野菜等成为热销商品,农民因此找到了新的收入渠道,增加了收入。五是原来只是以消费资料形态存在的商品,如家用轿车,注册成网约车之后可以载客并获得收入,变成了生产资料。总之,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新质财富,也催生了新的财富分配方式。

从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来看,由于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以及各个国家或地区都致力于劳动者保护,在劳动过程中,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随之也发生变化。传统经济时代,管理者与工人界限分明,管理呈现刚性特征,劳动场所、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工作流程都固定;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物联网上的每一家企业都是全球生态链中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企业成了完全开放的没有围墙的企业,车间成了完全开放的没有物理隔断的车间,柔性管理代替了刚性管理,劳动场所、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呈现出不固定性,即时办公、随处办公成为常态,企业内部员工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都是企业的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都成为企业经营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人们之间的地位没有高下等级之分,真正实现了平等。

■ 塑造新质生产关系需要把握的原则

塑造新质生产关系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要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原则。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决定新质生产关系,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主观地、人为地改变生产关系。判断生产关系优劣的标准不是生产关系本身,而是生产力。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生产关系就是好的,不适应或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就是不好的。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言:“房子的居住者也就是房子的主人,能够比房子的建筑者更能对房子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样地,一位舵师比一位造船的木匠更善于鉴别一只舵的好坏,对于一桌宴席,最好的评判者不是那位厨师,而是食客。”

二是坚持从行业实际出发的原则。由于新质生产力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有不同形态,与此相适应的新质生产关系也不应该是整齐划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精彩纷呈的,不能照葫芦画瓢地把甲行业的新质生产关系照搬照抄到乙行业,因为适应甲行业的生产关系未必适应乙行业。

三是坚持渐进原则。由于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犹如电信业从1G到5G,中间必然要经过2G、3G、4G等的发展,不可能直接从1G跳跃到5G。新质生产关系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渐变中实现质变。

四是要坚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有的新质生产关系是企业发展、产业衍变过程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属于市场行为。有的则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清理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政策;另一方面要制定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的制度和政策。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2024-02-19 □ 赵振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7349.html 1 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关系 57,34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