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就安徽而言,近年来通过金融创新支持制造业、科技型企业等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取得积极成效。”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主席唐良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唐良智在调研中发现,金融在服务中小微制造企业、科技型企业和优质企业“走出去”三个方面仍存在短板和不足。
金融如何服务中小微企业,助推优质企业“走出去”“行得稳”?唐良智结合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一是提高中小微制造企业融资便利度。金融信贷要“对路”,及时调整抵押、担保条件,加大无还本续贷、中期流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供给;优化供应链金融生态,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数据赋能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等业务。信息平台要“引路”,推动国家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等大数据服务平台与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打造融资服务“一张网”,提升对中小微制造企业的信用评价能力。融资增信要“铺路”,深化“政银担”合作,进一步扩大再担保合作授信规模,更好发挥国担基金体系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优质企业“走出去”金融服务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因企施策,为企业量身打造长年限、低利率、定制化的海外金融服务方案,降低企业跨境投融资成本,提升跨境资金结算效率。同时,支持中资银行与优质企业建立“走出去”联盟,建立优质海外总代理商融资遴选标准,探索创新汽车等大宗消费品境外终端消费贷款模式,探索建立符合新形势下国内优质企业“走出去”的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助力优质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如何提高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撑力?在唐良智看来,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科技型企业标准,引导金融机构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综合知识产权、人才政策、所获科技资质或荣誉等进行授信,应企所需、应“科”而贷。“可以用‘投行思维’评价企业创新能力,支持政府、银行和投资机构合作,推动银企开展中长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战略合作,跨周期匹配企业信贷风险收益。”唐良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