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刊

破解“两个薄弱”的云南探索

——云南省政协开展“院坝协商”工作着力加强和改进市县政协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李茜茜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24日   第 10 版)

2023年3月21日,云南省政协以远程视频形式召开全省政协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动员会议。(王德华 摄)

2023年8月2日,云南省政协社法委、丽江市政协、丽江市古城区政协联合开展“院坝协商”工作。(寸鑫 摄)

2023年11月27日,临沧市镇康耿马永德三县毗邻插花边寨协同发展协商议事会议召开。(杨丽娅 摄)

2023年7月11日,云南省政协主席刘晓凯率队在楚雄州武定县调研“院坝协商”工作开展情况。(吕金平 摄)

2023年3月30日,文山州政协指导砚山县政协在砚山县维摩乡倮可者村委会鱼塘村开展“破除陈规陋习,建设和美鱼塘”“院坝协商”议事活动,州委书记陈明等到现场观摩。

“2023年3月以来,云南全省政协院坝协商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体现出强烈的实践价值。为全面总结推广院坝协商工作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院坝协商工作提质增效,现决定对《昆明市西山区政协:大家共学法 莫让‘昏’恋发》等83个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表扬。希望受表扬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1月17日,云南省政协关于表扬2023年全省政协院坝协商典型案例的通报一经发布,瞬间刷爆全省政协人的“朋友圈”,极大地鼓舞了全省各级政协持续开展好院坝协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这83个典型案例浓缩了各市县政协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履职故事,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由60余万名社会各界人士投票选出,折射了全省基层政协比学赶超、百花齐放的工作局面。

这幅干劲十足的基层政协履职图景,得益于云南省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开展“院坝协商”工作,加强与州市县政协联动,延伸协商触角,整合汇聚政协委员、乡贤、界别群众等力量,激活基层履职“一池春水”,有效破解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两个薄弱”问题的工作探索。近年来,随着政协基础工作的加强、人员力量的增加,全省县级政协履职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履职工作呈现全新气象。

三级联动聚合力 开辟政协履职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点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

为切实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2023年年初,省委书记王宁对省政协工作提出要求,要把各项机制落实到位,把能组织的力量组织起来,全面排查、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换届以来,十三届云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刘晓凯明确提出,要把握政协性质定位,紧扣党的二十大对协商民主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省委决策部署和王宁书记对政协工作的指示要求,充分借助“上力”“外力”,调动“下力”,整合“内力”,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搭平台、创品牌。

谋划履职工作之际,省政协决定创新工作思路,把破解“两个薄弱”问题的着力点放在努力拓展政协协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优势作用上,在过去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以更小的切口和更具体的方向,进一步推动委员履职下沉,延伸基层政协工作手臂,切实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基层治理的效能。

“我省农村的村情、民情各不相同,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我们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根据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精心组织‘院坝协商’行动,推动政协协商在一线、凝心聚力在一线、服务国家治理在一线。”在2023年3月21日召开的全省政协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动员会议上,刘晓凯向全省各级政协发出了动员令。

思路一变天地宽。政协组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密切协作,是人民政协制度整体优势的集中体现。工作中,全省政协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省政协及时成立行动指导组,组建工作专班,印发实施意见,制定协商规则。州(市)政协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牵头部门、责任人和联络员,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分别挂联县(市)政协等制度,实现专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县级政协建立乡镇(街道)协商议事室,培育协商队伍,组织开展协商议事,形成了省级统筹、市级推进、县级实施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同时,省政协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一月一调度,统筹好面上工作与重点工作,分步骤、有条理推进。一年来,省政协分管副主席陈玉侯多次深入昭通、玉溪等地,指导当地政协具体开展工作。指导组先后深入10余个州市,观摩指导20余场“院坝协商”议事会,研究协调各州市政协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各地按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

尤值得一提的是,“院坝协商”工作得到了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临沧市委把政协“院坝协商”列入全市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市政协与市委政法委、市文明办联合印发相关文件,给予政策支持,形成了上下一体、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楚雄州在全州103个乡镇落实政协工作召集人制度,保障工作经费,出台相关文件,做好制度保障。红河州委出台文件,明确每个乡镇(街道)党委应明确1位副书记负责联系政协工作,配备1名专兼职政协干部,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名政协委员,有效夯实了基层协商议事的根基……

谈起“院坝协商”工作为何能够在基层迅速生根发芽?省政协秘书长、行动指导组组长张荣明认为,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加强基层治理重在协商民主。新时代市县政协主要工作是协商、主要工作方式是搭台、工作主旨是双向发力,具有凝心聚力的团结优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协调关系的功能优势、联系广泛的界别优势,拥有丰富的协商民主经验和完善的制度机制,通过开展“院坝协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市县级政协职责、定位、工作方式方法,推动了政协履职工作下沉、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拓展了基层政协履职空间,让其有责有为有位,能够更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补弱强短扬优势 激活政协队伍新力量

“‘院坝协商’这个平台是我们基层政协委员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获得了认同感,增强了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发出这样感慨的是临沧市镇康县政协委员王秀兰。

王秀兰的感慨源于她本人的履职经历。作为镇康县军赛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任教十几年来,王秀兰一直关注着初中毕业生的去向问题,她发现一些初中女生毕业回到农村后就很快结婚生子,她曾多次挨家挨户去做群众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

成为县政协委员后,王秀兰抓住县里开展“院坝协商”的契机,第一时间向军赛民族乡“政协委员工作室”提交了“关于弘扬婚育新风的建议”的协商议题,并得到采纳。由此,2023年6月8日,镇康县政协在军赛乡新半山自然村召开了以“弘扬婚育新风 创建幸福生活”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王秀兰作为第一发言人,结合教学感受,深刻指出了当地存在早婚早育等陈规陋习和违法行为的问题,并分析其危害和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最终通过协商,达成了革除陈规陋习、建设文明村寨的一致共识。

“院坝协商”工作为何能够让县级委员大显身手,获得感满满?在临沧市政协主席李银峰看来,搞活机制比增设机构更重要、激发活力比增加人员更重要。“县级委员一推开门就是基层,一走出去就要面对群众,如果天天仅仅是坐而论道、高谈阔论,没有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是不称职的。而‘院坝协商’工作通过不建机构建机制,在乡镇建立委员工作室,健全完善委员联络服务机制,明确召集人等制度,让基层委员一竿子插到底,有事干、能干事,有力地破解了以往政协在乡镇‘没有脚’、住乡镇(街道)政协委员无履职载体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年委员’‘季常委’问题。”

对此,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协主席庞俊。“基层政协人少事多是客观事实,但只要转变思路,建强‘两支队伍’,把‘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就能够激活全体政协队伍效能,实现履职工作提质增效。开展‘院坝协商’行动以来,委员通过常态化参加调研、协商、议政建言等活动,强化了责任意识,提升了履职水平;各级政协机关干部通过组织‘院坝协商’活动,增强了服务意识,敢担当、会担当。”

镇康县政协主席李文娟对此也深有体会。“过去,县级政协受政协委员界别设置及名额限制,很多村(社区)和基层领域皆无政协委员分布,政协履职工作存在盲区。通过开展‘院坝协商’工作,我们探索建立了相关制度,在全县无政协委员分布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聘请历任行业代表、政协委员、乡贤人士等担任特邀社情民意信息员,引导他们积极反映群众急难愁盼,扩大‘院坝协商’选题视野、弥补政协履职盲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省各级政协千帆竞发的工作局面很快形成。昆明市西山区政协把全区300余名各级政协委员全部编入委员工作室参与“院坝协商”工作,并注重发挥好老党员、老支书、老村干、致富带头人和农村乡贤、德高望重老人的作用,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大合唱”。文山州按照“1+2+N”模式,把村“两委”干部、群众代表、乡贤、专家、警官、律师等列为协商主体,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撬动了各方力量,提高了协商质效,推动了治理好转、乡风文明……

“云”端赋能破障碍 开启智慧履职新模式

打开手机,点开昆明市“数字政协”融媒体平台,“院坝协商”栏目便映入眼帘,点击进入政协倾听·码上反映,市民即可一键反映协商议题和社情民意、意见建议。“很方便,还支持发语音,2分钟不到就把自己的建议反映给了辖区街道。”市民刘军对此赞不绝口。

除了反映群众意见,点击“院坝协商”平台首页的昆明地图,全市14个县(市)区政协院坝协商工作开展情况一目了然。打开“协商现场”栏目,从议题征集到商前调研,到协商现场,再到成果落实等协商现场的图片和文字记录清清楚楚,仿佛观看了一场场“云直播”。

“我们通过信息化赋能‘院坝协商’工作,不仅打破时间、空间界限,让基层政协委员履职常在线、不断线,极大地缓解了基层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且通过实时展示工作动态、晾晒成绩,在全市各级政协营造了互学互鉴、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昆明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像昆明市政协这样以“数字政协”推动“院坝协商”工作提质增效,正是全省政协持续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一道精彩缩影。

换届以来,云南省政协进一步深化“数字政协”建设工作,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政协履职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实现全省政协平台统一共用、数据统一汇聚,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政协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让基层政协委员履职有了更开阔的平台阵地和更丰富的路径渠道。

“为了赋能‘院坝协商’工作,数字政协开发建设了工作、统计、宣传、学习四大功能,设置了协商议题、协商统计、工作动态、案例展示、媒体宣传、规章制度、联络联系7个栏目,可实现实时上报工作信息、全面反映工作开展情况。”省政协办公厅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以前,统计院坝协商工作情况都要通过基层工作人员手动整理形成文字资料,再逐级上报,不仅效率低、时效慢且增加了基层工作者的负担。现在,只要点击‘数字政协’中的‘院坝协商’板块,进行信息填报,再实时上传,就能一‘键’直达上级政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将基层干部从海量报表中解脱出来,有效化解了指尖上的负担。”这是楚雄市政协鹿城镇政协委员工作室总召集人李贵兴的切身感受。

如今,一朵“数字云”,冲破了时空藩篱,跨越了山川河海,带来全省智慧政协履职新生态。每天清晨,拿出手机,打开云南政协“移动履职”App,浏览院坝协商开展情况信息、提交工作建议、分享读书心得等已成为全省各级政协委员的工作和生活日常。

省政协副秘书长、“院坝协商”行动指导组副组长杨桂红认为,“数字政协”以“省级统建、集中部署、三级共用”模式,避免各地重复建设,彻底解决了基层政协信息化基础薄弱、技术力量欠缺等困难。同时,通过数字化再造流程,将法规制度、流程规则嵌入平台,形成履职业务完整链条和科学体系,促进全省各级政协组织业务流程规范统一,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政协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提高了“院坝协商”等工作的效率,实现了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两商”衔接作用显 干出基层政协新样子

走进玉溪市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所梅早村村委会山脚村小组,入村口处一座跨径7米的钢混实心板桥显得十分醒目。“这座桥是我们村民日常出行的平安桥,也是人民政协和我们人民群众的‘连心桥’。”问起桥的来历,这里的村民都这么说。

原来,以前的山脚村村民出村得过河,每逢雨季水位上涨,出行就成了难题。2023年年初,华宁县政协副主席常绍伟带领玉溪市政协驻华宁县委员活动组调研时发现,山脚村经济基础薄弱,无力靠自身改善基础设施,一年中至少有3个月存在出行不便的问题。

活动组及时召集各方开展“院坝协商”,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形成共识后,通过提交提案的形式,积极争取玉溪市政协专项办理资金,最终被玉溪市政协采纳,并给予了专项办理资金20万元支持,建成了这座桥。

这仅是云南省政协“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的一个生动案例。近一年来,全省各级政协按照“省政协统筹、州(市)政协推进、县级政协落实”要求,把协商会场“搬”进农家院落、田间地头,把政协协商向农村延伸、向村寨聚集、向治理聚焦,与基层协商衔接配合,推动农村普法强基、移风易俗、文明进步,为边疆地区各族群众解烦忧办实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通过一系列探索,市县政协究竟干出了什么新样子?或许可以从这些各级政协实打实推动解决的民生问题里得以验证。安宁市太平新城街道始甸社区通过“院坝协商”,建成老年爱心食堂,彻底解决了社区老人“吃饭难”问题;文山市古木镇八哥山村小组通过“院坝协商”,疏浚维修解放大沟39.5公里,解决了困扰3个乡镇2.6万名群众10余年的农业灌溉用水难题……截至目前,“院坝协商”推动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问题2800余个。

市县政协干出了什么新样子?或许又可以从各地乡村日渐浓厚的法治氛围以及党政部门、人民群众、政协委员、乡贤代表等各方的评价中进行探究。

一直以来,部分农村地区群众不懂法、不守法,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缺乏事前预警机制等问题是制约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院坝协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政协强化通过协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基层社会治理机制,重在建立农村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及时调处化解机制,引导各村寨治理中法制、自治、德治互融互通,搭建平台共商拓展整合乡村振兴资源和力量,助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增进乡村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完善资本下乡发展产业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在全省农村蔚然成风。

镜头转到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水泄乡阿林村,每到茶余饭后,该村村广场就热闹非凡,当地群众组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文艺打歌队,用自编的山歌宣传法治建设,传播法治理念。自开展“院坝协商”工作以来,当地就如何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改进普法方式提升普法实效进行了诸多探索,成功化解矛盾纠纷90多起,有力地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多亏了‘院坝协商’,在平等协商中凝聚了各方共识。通过协商成果转化,村容村貌变好了,村民法治意识提高了,走出了一条文明幸福乡村新路子。”宣威市杨柳镇碗厂村党总支书记邓成军这样评价。

红河州绿春县俄普村的村民们说:“以前遇到难题,老百姓反映的渠道有限,短时间内也得不到解决。有了‘院坝协商’,通过政协搭台,让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建议落实办理情况也有专人监督,我们老百姓非常满意。”

向下扎根方能向上开花。在助力基层治理过程中,全省各地政协“院坝协商”的履职实践枝繁叶茂,有力破解了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不断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社会治理相融合,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新篇章作出政协贡献。

2024-01-24 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李茜茜 ——云南省政协开展“院坝协商”工作着力加强和改进市县政协工作纪实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386.html 1 破解“两个薄弱”的云南探索 56,38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