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提升软实力 展现新作为

——南京市政协全会热议聚力文化传承发展

本报记者 江迪 通讯员 管妍 傅可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23日   第 07 版)

“2023年,文化工作中有三件大事让我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要求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市文旅事业取得新成绩。”南京市政协委员、市文旅局副局长郑玲玲在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时发言。同组的委员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南京文旅市场的火热。

2023年,南京市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五一”、国庆等黄金周期间,南京旅游热度位居全国前列,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亿人次,“出圈”效应相当明显。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丰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南京的城市品格。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文化软实力成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力量源泉,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选。

南京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期间,市委书记韩立明号召委员们要合力提升文化凝聚引领功能,合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合力构建城市文化传播矩阵,为文化传承发展聚力,在提升城市软实力上展现新作为。讲话得到委员们的积极响应。

民革南京市委会认为,南京历史悠久,建城史、文化史、文学史静水流深、源远流长。建议以“红色文化”刷亮南京文化软实力底色,以“历史文脉”给足南京文化软实力底气,以“文旅融合”打出南京文化软实力底牌。

南京曾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一进程中,孕育出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刚健文明的城市精神。

“我们应当继承、弘扬南京历史文化的精髓,旗帜鲜明地凝练和塑造爱国奉献、刚健文明、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和品质,使之成为支撑城市持续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标志,从而提升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南京这座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市政协委员、市方志办主任姜巧玲表示。

西街遗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南岸、中山南路东侧,是全国罕见的位于主城中心的考古重大发现,将南京建城史追溯到3100年前的商周时期。

市政协委员、秦淮区政协主席何素玉建议加强对西街遗址科学考古的全面保护和活化利用。针对西街遗址周边文物古迹多、碎、散等问题,建议系统梳理、整体规划、串联开发,形成整体联动效应。启动西街遗址文化遗产资源立体普查,编制大西街遗址保护利用整体规划。串联雨花台烈士陵园和明城墙、秦淮河等历史文化遗产整体规划,展示南京城市发展历史文脉,营造老城南部重要的礼仪门户空间、历史文化最佳体验地。

当前,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呈现多元态势,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也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

对此,市政协委员、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端木彦建议,由全市统筹,市区两级分别针对区域特点,利用“梧桐语”城市客厅、社区服务中心、公共(私营)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改建(扩建)具有地方代表性特色的非遗技艺、民俗展示等“小而美”新型文化空间,构建城乡文化新格局、新形态。对参与基层公益性文化建设和服务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应进一步畅通准入渠道、明确进入标准,并按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产品优、服务好的企业、团体和个人给予不同等次的表彰和奖励。

委员们纷纷表示,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放大博爱之都、人文绿都、文学之都效应,加快建设更有文化厚度的新南京。

南京市政协主席王立平在参加小组讨论时指出,在经济形势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发挥南京的文化优势,有利于提升城市凝聚力和发展韧劲,既为经济发展增强信心和底气,也有助于培养经济新增长点,能更好契合特定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而提升获得感。他建议,以历史文化名城为载体,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增量价值,以“天下文枢”“世界文学之都”称号为抓手,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在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中找准比较优势,更好展示南京独特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不断提升南京的文化软实力。

2024-01-23 本报记者 江迪 通讯员 管妍 傅可 ——南京市政协全会热议聚力文化传承发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303.html 1 提升软实力 展现新作为 56,30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