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厦门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32.2%,规模超千亿元,成为对厦门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振奋人心的数据背后,离不开党委、政府和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也凝聚着厦门市政协委员们的智慧和心血。
1月10至12日召开的厦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多个民主党派分别提交相关提案,为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开出“良方”,助力厦门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当前厦门新能源产业存在着落地基础保障、产业发展配套平台、产业创新生态构建不足等短板。”民进厦门市委会经过前期调研后提出建议,结合“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建设方案,尽快出台厦门《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扩大港口码头堆场仓库规划建设。加快搭建新能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技术咨询、培训交流服务;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监测评价体系,定期发布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探索产业与技术创新,促进新能源产业引领发展,由科技部门推出新能源重大科研项目指南,如新能源材料、固态电池、碳足迹核算等,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加强新能源领域标准化工作,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等各级各类标准制定修订。
“钙钛矿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新一代光伏材料之一,有望替代和补充传统晶硅光伏电池,推动光伏产业进一步发展。”致公党厦门市委会调研了解到,目前厦门在该产业的人才、技术、资金、政策、应用都处在初期。为此致公党厦门市委会提出,应对钙钛矿电池产业给予贴息、奖励或补助等财政资金支持;加强产业标准制定和监管。完善钙钛矿电池产业链,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打造钙钛矿电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针对钙钛矿电池研发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包含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已落地的钙钛矿龙头企业、光伏应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共享产业发展动态,共同培养技术人才,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助力厦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型电力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美元。”新能源产业属“长周期、宽领域、高成长”的发展赛道,民盟厦门市委会提出,近年来厦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迅猛、是我国电力电工产业主要基地之一,应趁势而上抢抓产业机遇。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引进头部科研机构、联合属地科研院所,针对安全控制、传输、新材料等各个细分领域,搭建科技攻关、产品研发、设计、测试和量产的全流程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培育高科技企业,深度参与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创造新型电力系统创新技术的示范机会,在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和电动福建行动中,积极创设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应用场景。编制标准,发挥厦门金砖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一带一路”支点城市的出海优势,引领标准国际化,借此促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