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台湾地区“大选”落幕,民进党籍参选人赖清德、萧美琴以微弱优势当选台湾地区下一届正副领导人。“双独”组合当选,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未来台海地区和平感到担忧,甚至很多人因此对未来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产生了动摇。不过,在两岸一些观察人士看来,虽然赖清德、萧美琴的当选,确实给两岸关系增加了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但确定的是赖清德和萧美琴只在7成投票率下获得了40%台湾选民的支持,是台湾1954万有投票资格选民中不到1/3的少数,正如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回应的那样,赖、萧并不代表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而两岸关系的最大确定性,在于两岸关系走向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早已牢牢地掌握在大陆手上。
■“双独”当选将增加台海战争风险
对于赖清德、萧美琴当选为台湾下一届正副领导人,将增加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从赖清德宣布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那天起,两岸舆论界已有共识。
作为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在台湾政界的政治信用早已破产,但能当选,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台独”“反中”“亲美”“媚日”的政治理念笼络和巩固了台湾岛内持以上几种理念的“绿营”基本盘。
在台湾,“台独”势力其实也是有分支和派别的,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日据时期日本人雇用的台湾本土旧警察、旧官僚、旧买办和那些与日本官方做生意的台湾本省富豪、劣绅的后代,因为这些人的祖辈受到日本人的恩泽,而这些恩泽甚至还惠及到了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因此,这部分人和他们祖辈、父辈们一样,对日本感恩戴德。按照台湾2000年左右的研究数据,这类人在台湾至少有500万,他们是“台独”势力的中坚力量,而赖清德、蔡英文就属于这一类。
还有一部分“台独”分子,是日据时期在台湾的日本人与台湾当地女子结婚或婚外所生,但由于当时日本社会存在严重的种族和民族歧视,这些在台湾的日本人不能把他们在台湾所生的子女或非婚生子女带回日本。所以这部分日本人的后裔,最后就扎根台湾,成了本土台湾人的一部分。这类人虽在台湾结婚生子,成为了台湾人,但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却始终视日本为祖国。这些人希望有朝一日日本能再现二战以前的辉煌,期盼军国主义复活,把台湾再次从中国手中夺走,或借日本人的手帮“台湾独立”。这类人在台湾数量虽不大但“台独”很坚决,具体数量台湾学界一直有争议,有的说高达300万,有的说大约100万,但至少数十万人是有的。这类人基本都属于“台独”教义派。第三种“台独”势力是亲美派,这派人主要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至今,他们对日本算不上“媚”,主要是“舔美”,以美国主子马首是瞻,最典型的人物如“台独”顽固分子萧美琴、吴钊燮等。这部分人大多在美国留过学,他们中很多人与美国中情局有关联,或是被吸收为其一员或成为美国中情局在台湾政界的“线人”。第四种是一类特殊的“台独”势力,他们是大陆在台湾的第二代第三代,这部分人由于祖辈或父辈的出身和历史原因在大陆受到镇压,而流亡到台湾的也没受蒋介石集团重用,有的还坐了牢,因而导致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既怨恨大陆也反对国民党,从而走上了“台独”分裂道路。这部分人为了获得岛内“台独”势力的信任与认可,在台面上搞“台独”搞得比“台独”还“台独”,这类人有现任台当局“国安会”秘书长、“台独”顽固分子顾立雄,民进党籍“立法委员”、“台独”顽固分子王定宇等。
由于以上几类“台独”势力内部派系在本次选举中得到了整合,外加美、日等干涉势力的煽风点火,所以赖、萧才巩固了基本盘。对于未来几年两岸关系,台湾多位政治观察人士认为,最主要风险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由于胜选,很可能让赖清德新执政团队误认为他们的“台独”路线得到了台湾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与拥戴。因此,很可能更加冒险激进。
二是,很可能继续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的“脱钩”“断链”政策,让两岸交流进一步收缩,直至停滞。记者注意到,赖清德在13日发表的胜选感言时强调,“绝对不走‘依赖中国的回头路’”,其意在进一步和大陆在经贸、文化、人员交流方面搞“断链”“脱钩”。
三是,赖清德可能会进一步“去中国化”。两岸舆论认为,赖清德从选票中看到了“去中国化”对推进“台独”是有效的——虽然新生代台湾人在“台独”问题上并非那么激进,但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很可能会更薄弱。而且民进党善于塑造台湾本土的民族主义,将台湾民众“爱乡护土”的朴素情感同台湾本土民族主义混淆、捆绑,拼凑“台独”的民意基础。在这一目的下,未来赖清德可能在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台湾本土的民族主义,继续主张并推行在文化上同大陆断绝关系的政策。
四是,赖清德、萧美琴“台独”理念根深蒂固,根据他们以往言行,上任后可能会进一步勾结美日等外部势力,搞以武拒统,挟洋自重,加大两岸战争风险。
■要和平、要发展、反对“台独”仍是岛内主流民意
如果以结果为导向看,的确很容易让人产生赖清德、萧美琴当选就是代表了台湾社会普遍民意的假象,但如果从本次台湾地区选举的结构看,仍然有高达60%的选民要求“下架民进党”,只不过因最终“蓝”“白”选票分散,赖、萧渔翁得利而已,但反对“台独”,求发展要和平的主流民意没有变。
——从国民党参选者的政见看,侯友宜、赵少康在两岸关系方面虽没谈统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国共两党或者说两岸在某些政治问题上尚存在分歧,在没有就这些政治分歧启动谈判之前,侯友宜、赵少康选举中自然不会涉及关于两岸统一问题。但无论侯友宜还是赵少康,都强调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台独”,并把本次选举定调为关系到台海“战争与和平”的选择。虽然最终选举失利,但仍反对“台独”的支持者有467万多人。
——从民众党参选者政见看,尽管柯文哲和副手参选人吴欣盈提结束“蓝”“绿”恶斗,避开统一,但却也不同意“台湾独立”,并批评赖清德“台独”主张会把台湾拖进战争。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选举中,作为民众党副手参选人的吴欣盈,居然于选举期间在电视镜头前坦承“我们中国人”,而她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不小的波澜。
事实上,在近20多年中,随着民进党“去中国化”的进程加快,“台独”在岛内肆虐成性,动辄给人抹红、抹黑,不要说主张统一被逼到躲躲藏藏地步,就连个人的“中国人”身份认同都能被污蔑是“亲中卖台”,这样的社会氛围里,吴欣盈这样一个正在参与台湾地区副领导人选举的政治人物,不怕被戴“红帽子”,敢公开喊出“我们中国人”,在台湾政界十分罕见。吴欣盈的言论起初被岛内舆论认为是“失言”,但在次日被别有用心的“绿媒”拿来炒作追问时,吴欣盈并没有像台湾其他政客那样收回之前的“失言”,而是坦坦荡荡地说“我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如果按照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台湾社会大多数人都支持“台独”逻辑的话,那么,吴欣盈的“我是中国人”和柯文哲在三组正参选人第二轮电视辩论会上抛出的“两岸可以把‘一国两制’拿来谈”的表态,足以让柯文哲和吴欣盈选票都流到赖清德、萧美琴一方。但选举结果柯、吴却获得了370万票的支持,表明“台独”不是岛内主流。
■两岸关系的时与势在大陆一边,网民应理性看待台湾选举结果
对于赖清德、萧美琴当选,近期网络上弥漫着一股对未来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悲观情绪,“武统”声浪随之高企。但在多位两岸观察人士看来,这种悲观大可不必。第一,两岸关系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表明,尽管民进党参选人选前在“台独”问题上多么嚣张,但一旦执政,他们就要面对岛内现实的民生议题和民众要和平求发展的社会现实。因此,在执政后,为了长期执政和连任,民进党当选者大多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搞激进式“台独”;第二,岛内民意正在发生变化。蔡英文2020年打着“反中”“台独”旗号,吸引了817万张支持票,而本次同样打着“反中”“台独”,赖清德只获得558万余张票,实际连“基本盘”都不到。第三,由于赖清德当选属于以微弱优势当选,在台立法机构,民进党席位并没过半,不属于完全执政,或将受持反“台独”立场的国民党和民众党的制衡,赖清德想搞“台独”也未必能得逞。第四,必须看清,在两岸关系上,大陆已经牢牢把握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掌握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和条件,而且大陆正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国家统一进程。最明显的例子至少有三个:一是,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这是大陆单方面按照自己的意志,回应台胞需求出台的支持政策。二是,赖清德当选不到36小时,台湾所谓的“邦交国”瑙鲁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瑙鲁的转变表明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社会越来越被认可,而台湾在国际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两岸统一进程加快。三是,台湾“大选”前夕,中国商务部宣布研究中止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表明大陆对台政策并不受岛内选举影响,完全按自己节奏在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多位大陆涉台学者表示,贯彻落实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在对“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保持高强度威慑的同时,也需要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理性看待岛内选举结果,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增强战略思维,全面判断台海形势及其走势。当前要做的事,就是要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把大陆自己的事情做好,更加集中精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而努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保持和平统一的努力,继续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同时,解放军要加强军事准备,保留非和平方式的战略选择,应对各种复杂状况,包括出现最坏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