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周刊

以药材为笔绘就中医药文化传播画卷

余可歆 本报记者 鲍蔓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17日   第 05 版)

“以往对中医的了解只有苦苦的中药,没想到中医药文化如此丰富多彩!”近日,“小小李时珍——中医药地图拼贴画”活动在位于宁波市镇海区的宁波帮博物馆举行。25名孩子化身“小小李时珍”,用巧手将中医药知识融入艺术创作,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携百草入画 传中药文化

产自浙江的贝母,产自河南的茯苓,产自山东的金银花,产自安徽的白芍……50余种中药材罗列在桌面上,让人看花了眼。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开始进行地图拼贴画创作。他们或单独或分组,仔细选择合适的药材标本和图片,粘贴在画纸上。有的孩子选择制作一幅展示中药材种植地的地图,有的孩子则选择制作一幅展示中药材加工过程的地图。他们以中药材为画笔,描绘头脑中的奇思异想与生活里的五彩斑斓。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中药材进行拼贴,也是我第一次认真观察它们的形状。”任欣颖拿起面前的药材嗅了嗅,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味道,这样拼出来的画也有中草药味啦。”

在孩子们的巧手下,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想象力的拼贴画逐渐成形。画棵大树,树干用前胡填充,树枝用紫苏点缀;画个太阳,用红枣填满;画片大海,海水用木蝴蝶铺满……拿着自己亲手做的拼贴画,孩子们互相展示,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以前我觉得中药味道好苦,而且都是干干的,看起来不好看。”颜琛举着自己的拼贴画,兴奋地说,“今天我用它们贴了一幅中国地图,觉得好神奇,这些药材变得一点也不讨厌啦。”在场的好多孩子都和颜琛有一样的感受,中药的魅力可见一斑。

“中医药文化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中医在国外如此火爆?”看着拼贴完成的“中药地图”,不少孩子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或许看完这个展览后,你们就有答案了。”讲解员的话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华侨华人

“宁波曾是国内中药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历史上,自唐宋至明清,宁波医药名士辈出,涌现出诸如陈藏器、董水樵等百余位名医,创设于清朝光绪元年的大生堂药铺,就开在我们镇海鼓楼附近。”活动当天,正值“侨行万里 一脉岐黄——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在宁波帮博物馆展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看到了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种种事迹,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

“这不是我们常喝的王老吉凉茶吗!原来它在1925年就出国参加展会了。”

“原来武术在国外这么火也跟中医健康养生功法有关。”

“原来我看病的镇海区中医医院也传承了‘董氏儿科’的治疗理念。”

孩子们七嘴八舌,还抢着给身边的朋友搭脉,颇有一副“小小李时珍”的样子。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医药。

从北京的同仁堂到上海的中法大药房,宁波帮人士在中医药领域的建树可圈可点。遍布全世界的宁波帮同乡和商会组织,更是将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带到了世界各地,将中医药的魅力,展示在了更大的舞台上。

“原来有这么多的华侨华人都在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助力。”就读于镇海区崇正书院的鹿宇博平时是一位写作爱好者,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他了解到以千顷堂谢家为代表的宁波帮人士,将中医药文化以出版物的形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其出版的中医药书籍被多个国家收藏。

在鹿宇博看来,中医药像是一扇窗,让更多的不了解中华文化的地域和人群,可以一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想成为一名作家,用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与历史文化。”鹿宇博说。

一部华侨华人迁移史,也是一部中医药海外发展史。当前,中医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重要内容。

“今天的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医药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科学价值。希望有朝一日,他们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一分子,像当初的宁波帮人士那样,运用现代理论讲述和阐释中医药文化理念,向外国民众讲好中医药背后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让更多的海外民众理解并接受中医药。”宁波帮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2024-01-17 余可歆 本报记者 鲍蔓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016.html 1 以药材为笔绘就中医药文化传播画卷 56,01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