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政协新闻

四川绵阳市政协创新探索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新途径

“入室”来履职 服务“零距离”

记者 韩冬 通讯员 何伟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16日   第 07 版)

本报讯(记者 韩冬 通讯员 何伟)“多亏了孙委员的技术培训,让我们知道种田还可以这么轻松。”新一年到来,四川省绵阳市的种植户们纷纷开启了“充电”模式。走进设于三台县绿溪优食谷的市政协农业界别工作室,市政协委员孙松国正在向种植户们讲授“有机基质工厂化育秧”技术,建平镇水稻种植户朱勤华激动地表示,秧盘居然可以放在水泥地上育秧,完全颠覆了自己以前看天吃饭的认知。

这样的技术培训已在该工作室举办过多次,在这里,入住工作室的23名农业界别的绵阳市政协委员不仅免费向界别群众提供各项免费培训咨询服务,还依托该阵地组织开展政协协商活动,成为他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平台。

近年来,绵阳市政协坚持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创新成立了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以此为试点全方位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打通界别委员履职“最后一公里”,架起与界别群众的“连心桥”。

“之所以被称为‘特色’,是因为突破了日常以委室划分委员小组的局限,将农业界别中不同人才的个体优势集合起来转化为集体优势。”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政协充分利用农业界别工作室、乡镇政协委员联络站、“有事来协商”3个平台,改“群众上门”为“委员下沉”,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灵活开展院坝、园区、企业等便民“小微协商”,推动委员履职与乡村振兴、为民办实事相结合。

“这只是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成立后活动开展的缩影。”绵阳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副召集人李全介绍,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大家主动制定了每月1次收集意见、每季度1次学习交流、每半年1次主题活动、每年1次总结讲评的制度,常态化开展履职活动,履职积极性空前高涨。截至目前,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已联合县(区)政协委员联络站开展“小微协商”57次,提出建议163条,协调解决问题74项,覆盖界别委员2600余人次。

“从倾听群众诉求到深入一线调研,从积极建言献策到跟进解决问题,委员们的履职更有成效,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也逐渐变为‘履职列表’,委员工作室的效能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绵阳市政协主席李亚莲表示,市政协将不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全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群众认可度高的品牌工作室,最大程度发挥政协委员对界别群众的思想引领和服务联系作用,让找到了“家”的界别委员凝聚力更强,履职质量也不断提升。

2024-01-16 记者 韩冬 通讯员 何伟 四川绵阳市政协创新探索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新途径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5977.html 1 “入室”来履职 服务“零距离” 55,9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