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为民,“商量”利民,“商量”让人民与政府的心贴得更近。
商量,让社会更和谐;商量,让经济更稳定;商量,让人民更幸福。
新年刚过,济南市政协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彭宗超带领调研组,围绕“商量”主题开启了3天的实地调研,学院研究生杨雍和崔会永对市政协的“商量”工作赞不绝口。
冬日的济南虽然没有繁花似锦,但是在槐荫区兴济河岸景观公园内仍然有不少市民在此游览。几年前,这里的河道上坐落着一个大型商城,因妨碍泄洪功能及环境脏乱差等原因,多次被市民投诉。在拆除这个存在了20多年,被称作济南面积最大、跨度最长的违建中,市政协的“商量”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还河于民”,并在后续河道改造、升级治理中持续发挥作用。
调研组看着“河清岸绿景美”的兴济河真正体会到“‘商量’就是让各方找到‘最大公约数’,‘商量’就是疏通‘堵点’、消除‘痛点’”。
“商量”是怎么来的?2017年,“商量”这个协商民主平台在济南创建,每年有8—10个主题,组织多次深入现场商量,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市直部门和市民代表都参与其中。
调研组认为,“商量”在创建之初便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平台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深化。“商量”,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符合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又是群众经常挂在嘴边的通俗易懂的名词,更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商量”的氛围在泉城蔚然成风,它的运行蕴含着什么道理?
“商量”的运行过程成为建言资政、服务中心大局的过程,专题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教育医疗、文化建设、城市管理等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形成了200余份“商量”专报、调研报告,很多意见建议纳入党政决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
“商量”的运行过程也成为加强思想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通过‘商量’,打消了广大市民的诸多顾虑,拓展了建设方案的设计思路,有力推动了泉水直饮工程的建设。”市城乡水务局总经济师张秀玲说。
“商量”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的?“在济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按照‘为民、务实、开放’的理念,创建了‘商量’平台,并经历了创建提升、延伸覆盖、数字赋能3个阶段。2023年,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商量’在界别联系群众方面有了新发展。”市政协主席雷杰表示。
研究生包文蓉说,济南“商量”从选题到调研,从泉城商量到全程商量,从线下商量到码上商量,人民参与度不断扩大,参与方式不断更新,参与领域不断丰富,听民意、聚民心、凝共识的效能得到了持续释放。是“商量”助力泉城人喝上心心念念的泉城水,助推平阴玫瑰拔得市花头衔,为政协委员更好履职尽责提供了有效率的通道,为各界人士建言献策提供了有温度的传声筒,为找到民主最大公约数提供了接地气的好平台。
“济南市政协的做法,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实践,为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将继续跟进,形成协商民主的案例,引入清华大学课堂。”彭宗超表示。
(张文敬 常忠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