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传承丁丁腔,坚守一方小戏

——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政协委员孙倩

邹熙捷 王芯怡 汪菲菲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24日   第 10 版)

“你这唱的啥戏?”又有游客被孙倩的唱腔吸引到工作室门口。

“我呀,唱的是咱利国的地方小戏——丁丁腔!”

挑起传承重担

微山湖水域孕育着的不仅有水韵田园、渔舟唱晚的古村渔文化,也有数百年前南北戏曲艺术交融积淀的遗产、徐州民俗文化的标本、利国特色地方小戏丁丁腔。

在徐州铜山区利国镇西李村,来游玩的游客总会不自觉被孙倩唱小戏的声音吸引,往石头部落景区孙倩丁丁腔艺术工作室门口走。

有人说,“孙倩如果不唱丁丁腔了,徐州就没有了丁丁腔。”丁丁腔留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孙倩的坚守。

2003年的一次文艺汇演,从小学习豫剧、有深厚的戏曲功底的孙倩在比赛中得到评委的青睐。在老师的引导下,孙倩开始学习丁丁腔。刚开始,孙倩只觉得能被老师相中是一种荣幸,对于唱法晦涩难懂的丁丁腔,孙倩并不理解其传承的具体意义。然而,在与老艺人朝夕相处间,她逐渐被老艺人对传承丁丁腔的执着所感动,慢慢地也对丁丁腔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是在那一刻,孙倩真的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传承地方小戏丁丁腔的责任,她便开始醉心于丁丁腔的表演和传播,无论多大困难都没有停止脚步。

区政协大力支持

除了传承人的身份,孙倩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徐州市铜山区政协委员。政协组织和委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保护意识,为丁丁腔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23年9月11日,在“丁丁腔非遗传承研究中心”创建了区政协第一个委员个人工作室——“孙倩委员工作室”,区政协主席杨传金亲自授牌,积极搭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连心桥”。

与此同时,徐州市铜山区政协与徐州市图书馆合作,启动“口述非遗史料数字化”工作,深入采访丁丁腔老艺人,抢救性挖掘和整理老艺人口述资料,录制原生态演唱影像资料等。铜山区政协也积极搭建非遗传承新阵地,培育丁丁腔传承新生力量。在区政协牵头和推动下,利国镇府前路小学、柳泉镇铙山小学、徐州华杰实验学校成立了丁丁腔戏曲社团,孙倩每周到学校授课,220名学生参加了学习,已教授150课时;开展戏曲进校园讲座30场,实现了非遗戏曲传承与地方教育资源的创新性融合转化,破解丁丁腔传承人“后继乏人”的瓶颈问题。

走进校园走向未来

在各个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的讲座过程中,孙倩会增加互动环节,手把手教几个丁丁腔表演的小动作,给学生穿戴戏服、讲述一些角色的相关知识,所以即使是低年级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特别认真。

丁丁腔的独有道具叫作铃铛伞,转动时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学生很好奇,排练节目时就总爱玩那把铃铛道具伞。有时孙倩也会把丁丁腔的服装、道具带过去,给学生扮上戏装后,他们都觉得特别喜欢和开心,孩子们渐渐对丁丁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校社团里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孙倩,遇见她有事没上课,孩子们都会失落。学生表达喜爱的方式很简单,上课前远远地看见孙倩,就会跑来迎接,主动帮孙老师提手里的道具、服装。学生们的喜爱,是支撑孙倩坚持戏曲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丁丁腔的动力。也正是他们,让孙倩看见了坚持的希望。

在徐州,不少学生和老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丁丁腔后,都对这个地方剧种非常感兴趣。不仅有学生想来学习丁丁腔,也有徐州不少高校学生来做丁丁腔的调查研究和拍摄。

“江苏师范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我后,只要他们说想要来采访和拍摄我都全力配合。”孙倩已经记不得来采访的学生有多少了,对于她来说,高校学生的采访不仅仅是一个作业课题的完成,也是一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记录。“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需要传承人的坚持和努力,同时也需要‘被看到’,学生调查研究正是对丁丁腔的探索、展示和宣传。”

(作者系跟随孙倩学习丁丁腔的江苏师范大学学生)

2023-11-24 邹熙捷 王芯怡 汪菲菲 ——记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政协委员孙倩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279.html 1 传承丁丁腔,坚守一方小戏 53,2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