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曾经,整个村子就是我的幼儿园

——城市化进程中要努力做到“儿童友好”

张东升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22日   第 11 版)

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主题庆祝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多地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用象征儿童友好的蓝色灯光点亮了当地标志性建筑或社区,以表达人们对实现儿童权利的承诺。图为孩子们在活动中表演。新华社发

那时候,在海边捉小鱼,在池塘边捉泥鳅。 图片源于微信公众号孙要良教授讲哲学上所发表的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在80年代的中国拍摄的一本摄影集《你好,小朋友》。

那时候,最纯粹的互动和嬉戏,哪怕是简单的老鹰捉小鸡,也可以疯玩一个下午。 图片源于微信公众号孙要良教授讲哲学上所发表的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在80年代的中国拍摄的一本摄影集《你好,小朋友》。

数千年来,不同国家因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曾形成了不同的儿童观。直至20世纪上半叶,随着对儿童研究和认识的深化,各国在“构建儿童友好环境”这一问题上逐渐达成共识,也将儿童权利保护视为全人类需要共同促进和发展的任务。

在我国,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22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这是一个由联合国发起的纪念日,其目的是为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今年世界儿童日的主题是“童享友好世界,点亮儿童未来”。

在创建儿童友好环境已成共识,相关实践已在陆续开展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儿童友好社会应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围绕这一问题,本期特刊发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编者

我的童年:姥姥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我的幼儿园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的村里度过的,没有上过幼儿园,但我认为那个村子就是我的幼儿园,我的哥哥姐姐和一群带我们玩的大孩子就是我的老师,村子里的小河、森林、田野、花园都是我们游戏的场所。我们下河摸虾、上树掏鸟。所有的玩具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包括植物的秸秆、树杈,家里的各种家具,等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天我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跟谁玩跟谁玩——正所谓“我们的世界我做主”。因此,在我童年时代,可以用三个主题词来概括,就是自主、自由和快乐。童年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当时对一个家长来说,最希望的事就是孩子们吃好、玩好、不生病,最难办的事就是叫在户外自由玩耍的孩子们回家吃饭。

女儿这一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20年后,我女儿这一代人成长时,社会上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在城市出生,她住在城市的小区里。小区花团锦簇,非常优雅美丽。但是在这个小区里面,她却没有了游戏空间。她想去草地里玩玩,有一个牌子上写着“小草有情,请勿践踏”;她看到花朵很好看,旁边也有一行标语“花朵美丽,请勿攀折”;她想到水池里去玩玩水,但也有严肃的提示“涉水危险,请注意安全”……对比我小时候生活的乡村,孩子童年所生活的小区美丽而有序,条件设施都齐备完善,但是孩子们可去的地方比我的小时候小得多。不仅空间小,时间也少,他们每天的生活被成人、被幼儿园安排,甚至想玩什么、要怎么玩、和谁玩都是有组织、有安排的,需要按照成人所编制的“剧本”来进行。不仅如此,我童年时的那种无忧无虑也不存在了,她经常听到这个小朋友拿奖了、那个小朋友比赛晋阶了,从而感到非常焦虑。焦虑不能进入优质小学,不能考入好的中学,不能迈进好大学……她的童年强调要发展、要竞争;强调没有今天的努力,就没有未来的成功。

所以,虽然她这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远远超过了我的童年,但他们游戏的空间越来越小、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且最重要的是,她受到的干预和影响越来越多、自主和自由感越来越差。他们拥有的比我们多,失去的也比我们多。

儿童友好: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要关切儿童的成长需求

这是我们这样的家庭两代人30年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样发生在世界各地。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整个世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当人们认为自己实现了生活的现代化、经济的富足时,才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生活、空间、自由已经大大缩小或失去了,这种情况不仅使孩子们生活成长的环境变得恶化,而且也使孩子们的安全得不到足够保护,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这种状况也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政要专家的高度重视,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了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1999年我国成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在一次会议上专门讨论了城市的发展对于儿童保障的问题,会议一致认为,在城市发展的进程当中,要把落实《儿童权利公约》作为一项重点考虑的内容。在这次会上发出了要在全世界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倡议。

“儿童友好城市”就是致力于建设一个个履行《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城市、城镇、社区和地方政府等,要让儿童的心声、儿童的需求、儿童的优先事项和权利成为城市公共决策管理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确立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和友好社区的目标。2021年3月,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开展100座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到今年为止,全国各地已经有54座城市成为儿童友好试点城市。2021年9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若干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了解读和界定。“建立健全儿童参与公共活动和公共事务的机制,畅通儿童参与渠道,涉及儿童重大事项事先要听取儿童及其监护人的意见,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有儿童参与,要考虑儿童的需求而且要把对儿童是否有发展和保护作为一项基本考量和准则。”其中特别强调,在儿童友好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儿童的参与权是最重要的。“参与权是所有儿童的基本权利,也是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核心,必须要建立有包容性的儿童参与机制和流程,营造尊重儿童的文化,认真听取儿童们的意见并充分地加以考虑。”

保证“儿童友好”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今天的中国,已经告别了贫穷,进入了小康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就一定要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需求。

那么“儿童友好”的作用又是什么?在我看来,“儿童友好”就是要实现“回归与超越”,所谓“回归”就是把本来属于孩子们的还给他们,把他们游戏的空间、游戏的时间,特别是游戏的自主权和自由还给孩子们。让“儿童友好”帮助教育和社会回归到“儿童发展”这一起点上。

回归的同时,更要实现超越。回归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的状态,而是在新的城市化的背景之下,在国家迈进现代化道路过程中,为孩子的发展和保护创造最适合的条件和环境。通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我们对儿童的成长规律以及不同阶段儿童的发展需要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对儿童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儿童友好”不仅是对儿童的尊重与保护,更主要的是基于科学的立场,利用现代社会的资源,为儿童营造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个儿童,包括普通的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都能分享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都能成为健康、幸福,符合社会需要的人。

让“儿童友好”融入日常生活

提出儿童友好,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倡导,把儿童中心、儿童优先、儿童参与等基本理念更全面深入地贯彻到社会各个方面,更具体地落实到每个园所的管理、运营、教学发展中。让我们的园所和学校能够把关于儿童参与、儿童优先和儿童发展的理念融于日常生活的细节,成为管理中的指导原则。

儿童友好是一个国际性的行动,全世界有900多所城市在参与这样的活动。如何参与践行“儿童友好”?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做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带领40多所幼儿园进行了儿童友好园的创新和实践。这一系列举措的目的在于:第一,响应国家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号召,让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能够为社会的每一个阶层、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岗位的人所理解和接受。第二,让幼儿园和学校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学校和幼儿园应该成为儿童友好城市的参与者、先行者和重要的推动者。因为学校和园所是儿童最好的代言人,也是为儿童参与社区生活、参与城市管理的最好桥梁和纽带。第三,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影响,让整个社会,让学校、让家庭都能够倾听到孩子的声音,让各种活动能够有孩子的参与。

我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我们的幼儿园能够成为一个孩子来了就不想走、来了还想来的场所。让我的孩子和她的伙伴能体验到我小时候在“大自然幼儿园”中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

我也有一个愿望,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实践,能够为国际的儿童友好事业贡献出我们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秘书长,该文据作者在亚洲幼教年会上的讲话摘编,题目为编者加)

2023-11-22 张东升 ——城市化进程中要努力做到“儿童友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3024.html 1 曾经,整个村子就是我的幼儿园 53,02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