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地区先后涌现出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多支抗日义勇军。由于岫岩县地处南满铁路以东、安奉铁路以南,丹东至大连海岸线以西三角形地带的中心,且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有利于开展敌后游击战,所以很多义勇军选择以岫岩山区为根据地,向周边各县的日伪军展开攻击,并干扰日军的交通运输线,一度形成了以岫岩为中心的辽宁东南部“三角抗区”。到1932年11月,“三角抗区”的义勇军合计已达3万余人,给日伪的统治以巨大的威胁。敌人深感不安,于是调集重兵对“三角抗区”进行“讨伐”。
1932年12月15日,日伪军数百人到达岫岩城北黄花甸子和关门山一带。为打击来犯之敌,义勇军各部派出2000余人,在上述地区构筑工事、挖掘战壕,进行了周密的布阵设防,并在关门山龙门设立了指挥部。
16日,日伪军一部向关门山方向进犯,遭到义勇军的猛烈打击。义勇军对走在前面的伪军和走在后面的日军进行了分割包围,并集中力量攻击伪军。数百伪军抵抗不住,很快就缴枪投降。日军见状,裹挟着少数伪军退入一条沟内继续顽抗。义勇军以优势兵力把敌人包围起来。黄昏时分,义勇军在援军赶到后发动夜袭,战至午夜,被围日伪军大部分被歼,少部分突围逃向黄花甸子。
17日,义勇军得知部分伪军和30余辆辎重大车窜到黄花甸子救援日军,便出动主力向黄花甸子发起进攻。日伪军很快溃散。义勇军遂占领黄花甸子,缴获了敌人丢弃的大车。
义勇军各部经过研究,一致认为敌人会赶来“报复”,于是将部队埋伏在黄花甸子附近高地严阵以待。当天晚8时,日军一个中队率先赶到黄花甸子。日军头目见黄花甸子“防御松懈”,于是纵马率队发起偷袭,结果却被埋伏的义勇军一枪毙命。其余日军因指挥官被打死,不敢贸然前进,于是退到矿洞沟高地,和后面的伪警察大队会合,准备天明后再行进攻。18日清晨,义勇军悄悄包围高地,并发起突然攻击。日伪军仓皇迎战,被击毙多人。义勇军又出动大刀队200余人乘胜冲入敌人驻地,经过激烈厮杀,消灭日伪军100多人,活捉伪警察大队大队长及日军参事官以下数十人。直到12月19日,日军出动大批兵力在飞机的掩护下赶到黄花甸子增援,才把残存的日伪军救走。
关门山、黄花甸子战斗,义勇军连战连捷,毙伤日伪军190余人,俘虏600余人,缴获步枪500余支、机枪3挺、火炮2门、电台1部及一批弹药和军需品,为粉碎日伪当局的 “大讨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