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城市文化符号
10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天高气爽,落叶飘黄。穿过金凤区宝湖公园里的一池荷塘,古色古香的金凤“悦书房”便跃然眼前——四周花草树木、飞鸟湖畔环绕,书香、花香相互交织……书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实现了从阅读到“悦读”的提升。
“‘悦书房’离我家近,我很享受这里的氛围,在这儿大家都在安静专注地读书、写字,看累了还能到公园里走一走,特别惬意。”赵萌萌是金凤“悦书房”的常客,每周她都会和家人到“悦书房”借阅图书,还带动学校的许多同学也开启了周末阅读的好时光。
金凤区图书馆流通部部长董丽娟介绍,2018年以来,金凤区选择市民较为集中、人流量较大、环境优美的场所,先后建设完成19处“悦书房”,投放图书超过10万册。“悦书房”同时还实现了Wi-Fi全覆盖,配置自动借阅设备、手机充电台等15项便民服务,为辖区居民打造阅读、学习、交流、休闲的一站式“悦读”空间。
同样是临水而建,2017年开业的浙江杭州乾嘉书房,早已凭着“颜值”成为钱塘江边的“最美书房”。这间由宋韵古典文人书房·和苑,及现代都市女性生活馆·明苑组成的书房整体面积1200平方米,藏有乾嘉学派、宋画全集、女性读物、少儿刊物、艺术文史等五大类书籍,供读者在馆阅读,并配有联通全市借还书系统的图书自助借阅机,实现全市有杭州书房标识的图书通借通还。
作为“杭州书房”中的一员,乾嘉书房以公共文化空间的方式,不断探索利用传统文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集结百余位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专家,定期免费面向市民和游客举办公益讲座、文艺演出、艺术公开课;长期举行常设和不定期举办的书画、篆刻、摄影、旗袍艺术展等公共艺术展览。此外,还可以主办、承办各类文化活动。
在书房二楼的“嘉小姐的旗袍”展区,书房主理人黄夏冰穿着典雅的旗袍介绍,城市书房每一家都各有特色、充满故事,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感觉是家中的、私人的,也可以是城里的、公共的。“你如果喜欢这里的旗袍,就可以量身定制。”黄夏冰说,通过阅读、轻食、服饰、音乐,诗和远方在这里是如此和谐。
在北方城市沈阳,这里的24座城市书房、113间城市书屋同样极具地方特色。“踩着秋日落叶,穿过绿色长廊,这个静谧院落里有古朴的瓦片、斑驳的围墙,古韵流芳。”这是皇姑区政协副主席程文欣眼中的水木书屋;“步入红砖白墙的庭院,走过蜿蜒小径,推门而入,满室书香。”这是书法教师吴井峰经常光顾的陵东书屋;“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与阅读空间结合在一起,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丰富文化养分”的,是汉字主题书房;“以沈阳市东贸库建筑群(仓库)2号库为改造主体,邀请著名建筑师进行规划设计,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的,是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如今在沈阳,出行十几分钟,就可以走进一家城市书房或者城市书屋。
“崇山书房距我家步行只要10分钟,这个临街的小书屋闹中取静,我和孩子们在书房里度过了许多宁静美好的亲子时光。”对于沈阳市民闫昕瑜来说,城市书房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她很感谢书房让大家用最低的成本、最便利的方式,去富养自己的见识和格局,感受生活的美好。
与闫昕瑜有着共同爱好的关艳玲去得最多的是莫子山城市书房。“我非常需要这样的地方给自己放空、解压,同时静下心来阅读或是写作。”关艳玲说,尽管自己家也有书房,但她觉得城市书房所营造的氛围更能让她“找到感觉”。
坐落于山东济南高新区雨滴广场的泉城书房,是国内首家“二安”文化主题城市书房。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和辛弃疾(字幼安),是宋代词坛“婉约派”与“豪放派”代表人物。整个书房内,“二安”元素随处可见,不但设有“二安”文化图书专架,还以“二安”诗词和历代名士诗词装饰做点缀。书房设有读书区、自习区、儿童活动区以及“在这里读懂济南”的文创专区,而售卖的“二安”文创产品更是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
除了“二安”主题书房,泉城还有不少别具特色的城市书房。如钢城友谊路分馆坐落于莱钢集团文体活动中心,突出了钢铁文化主题;商河县图书馆清水湖分馆在书房设计中融入商河鼓子秧歌、许商治水等非遗元素,既彰显着商河的人文气息,又在潜移默化中延续了历史文脉;省体育中心分馆突出了健康、运动、文化主题,是一个集阅读、体育元素于一体的文体融合书房。
济南的各公园景区也免费向市民开放公园书屋,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着力打造市民身边的“书香公园”。千佛山“历山书屋”、泉城公园“舜耕书屋”、动物园“金牛书屋”、森林公园“湖畔书屋”等主题书屋各具特色,书屋设计和藏书也各有不同,让广大市民游客在花香中品味书香,在游园时尽享阅读的乐趣。
阅读——书香触手可及
如今,用书香涵养城市的活力、温度和品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读好书”,已成为各方共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书房是城市的心灵港湾。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增强文化自觉,解决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化阵地。”2021年,沈阳市政府提出了每个区县建成1个城市书房、每个街道建成1个城市书屋的具体要求。同样,在全国其他城市,政府也为开展高品质阅读活动提供了众多支持。
2019年,济南市即全面启动“泉城书房”建设,目前已建设46家,初步实现了“15分钟城市阅读圈”。“平时没事我就来这里读读书,就在家门口,走两步就到了。”家住北坦片区的胡女士是泉城书房常客,她表示,书房丰富了她的退休生活,应当加大力度建设,让济南真正成为书香泉城。家门口的“图书馆”除了能方便居民阅读外,还成了学生们免费的自习室。“周末的时候我更愿意来这里自习,学习氛围好。”小李是一名初三学生,泉城书房自开设以来便成了她课余最佳去处。“如果每个小区附近都能有这样一个书房,就能方便更多同学了。”
在杭州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求是书房内,不仅摆放有书籍两千余册,还有整套共1559册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充分体现了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折射出杭州市民对“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不懈追求。
据了解,自2019年启动“杭州书房”建设以来,截至目前,杭州已累计建成各类书房129家,且打破了以往“政府包办”的思路,创新实践“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尝试与未来社区、智创园区、邻里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的融合,注重与风情小镇、特色街区创建的结合。如知名谍战作家海飞主理的海小枪枪童书馆、虎跑公园内的梦泉书院、音乐主题的隐士音乐书房、数字化主题的网易蜗牛读书馆、闲林老街的林下书院、晓风书屋主理的弥陀寺公园书房等,都通过自带流量成功创建成为杭州书房。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更是自古就有设立书院的传统。自治区政协委员张锋介绍,宁夏各地的书院普遍创建于明清时期,有揆文书院、朔方书院、应理书院、维新书院、灵文书院等,曾一度实现府、州、县书院全覆盖。“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对学风士气、民俗风情的培植,民众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以及各类人才的培养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传统。”张锋说,近年来,为推进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文旅厅出台相关文件,明确了城市文化设施建设补助标准。希望未来能由政府牵头,继续在土地、资金、人员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整合资源,在现有基础上打造集宣传教育、学术研究、著书立说,以及典藏传承、学行并重、创新发展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智库书院。
效用——群众精神家园
城市书房不仅深受百姓欢迎,有些更是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城市书房在开放时间、书籍品类、活动组织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和不足。如何进一步激活城市书房的最大效用,丰富市民的阅读体验,满足市民多样化阅读需求,成为各级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们指出,银川市三区目前共有各类书房和阅读服务点80余个,要让这些阅读空间保持长久生命力,需要在保持公益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进“书房+”运营模式。比如尝试推出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服务于一体的城市书房新文化服务业态。“仅仅简单地将咖啡、茶饮和文创引入书房并不能持续增加读者黏性,具有参与感和互动性的线下阅读活动才是市民更为需要的。”
“建议利用好城市书房的实景体验和社交属性,走‘公益导向+运营拓展’的路子。”自治区政协委员们还建议,在充分发挥公益属性和共享精神的同时,不要排斥和回避它们衍生消费的机遇,要在双赢的情况下推动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和公共文化建设保持活力,从而助力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深入。
在沈阳市政协的相关调研中,委员们也发现了沈阳城市书房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城市书房、书屋建设与运营的发展不协调;工作人员数量偏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年龄结构断档、长期得不到更新;缺少经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书房、书屋的图书购置、宣传推广和服务升级。委员们提出,引流社会资金,推动城市书房、书屋常态化、体系化运营;进一步落实相关法规要求,实现城市书房、书屋标准化服务;在做好规范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力量利用城市书房、书屋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多一点儿书香。不管是社区里的图书馆,还是公园里的书屋,都能够提升城市文化氛围,让更多市民感受到‘诗和远方’并存的幸福感。”在济南市槐荫区政协常委、世纪金榜集团副总裁张乾看来,城市书房的出圈,满足的不仅仅是大家对空间的需求,更多的是对文化、对阅读的渴求。
“让城市书房成为更多人的‘心灵栖息地’,就必须以生动鲜活、丰富新颖的文化内容为依托,用持续不断的文化供给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张乾建议,书房选址、资源配置、服务推送等应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最大限度保证其内容吸引力,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成为人民群众身边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