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宁夏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议政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

让“粮田”变“良田”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0月26日   第 06 版)

调研组在银川市永宁县望洪镇了解灌溉排水情况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耕地保护则是重中之重。“十三五”期末,国务院关于省级政府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宁夏回族自治区排名全国第五,是10个完成耕地保护任务的省区之一。但是,要想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宁夏依然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压力大、耕地存在“非农化”“非粮化”、耕地保护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等问题。

如何才能让“粮田”变为“良田”?9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就“严格耕地资源保护,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题召开常委会会议,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宁夏实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

从全国来看,宁夏的整体情况还不错!常委会上,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军通报了宁夏耕地资源保护与粮食安全情况的情况。

据了解,2022年宁夏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038.4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总产量375.8万吨,实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夏粮总产、面积、单产“三增”,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喜人的成绩背后,核心要素是高质量的耕地。宁夏目前基本建成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从数量上看,宁夏近5年累计新增耕地22.33万亩;从质量上看,截至2022年,宁夏全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达到6.79等,较2010年提升0.57个等级,亩均粮食增产81公斤;从生态看,宁夏以改善耕地生态为导向,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磷石膏及土壤调理剂等技术,治理盐碱耕地10万亩,耕地生态持续好转。

要保证粮食“质量”,耕地就必须健康。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宁夏2013至2016年实施银北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治理骨干排水沟道1619.6公里。目前全区农用地土壤环境总体清洁安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截至2022年,全区共有农田防护林12.58万亩,荒漠化、沙化面积20多年来持续减少。

国家下达宁夏2021至2035年耕地保有量任务175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424万亩。会议资料显示,宁夏实际划定耕地保有量1753.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424.19万亩,均超额完成任务。

耕地保障有力,粮食连年丰收,委员们纷纷为取得的成绩鼓掌点赞。

自治区政协还特意邀请了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科协土地利用工程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郧文聚作专题学习讲座。

郧文聚以《打造新时代高水平的塞上粮仓》为题,从“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新时代坚守耕地红线,突出难题是什么?”“如何守正创新、化解矛盾?”“打造新时代高水平的塞上粮仓”四个方面,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阐述。

目前看,困难也不少

常委会上,委员们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但在耕地资源“紧平衡”状态下,宁夏耕地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不容忽视。

“耕地资源‘紧平衡’,就是整体供给可以基本满足需求,但是剩余不多或储备不多,这样就有可能产生保障不足的风险。”有委员解释道,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组数据显示了宁夏完成农田建设任务的艰巨性。

截至2022年底,宁夏全区实有耕地1805.8万亩。“但我区旱地就有984.9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另外,全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11.07等,低于全国9.86等的平均值。目前全区没有1-4等的优等地。”有委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根据自治区要求,到2027年宁夏全区将建设高标准农田682万亩(新建452万亩、改造提升230万亩),实现142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覆盖;发展高效节水农业272万亩(新建187万亩、改造提升85万亩),实现中南部灌区全覆盖,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44亿元。

“目前看,困难还不小!”委员们表示,困难主要来自两方面。

首先是经费问题。宁夏项目资金主要来自中央投入和地方财政配套。但是随着中央财政投入比例逐年下降,市、县(区)自筹配套资金压力不断增大。另外,由于水资源制约,加之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且引、调、蓄水能力不足,宁夏中南部地区目前有984.93万亩“望天吃饭”的旱耕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4.5%),质量提升难度较大。

作为我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宁夏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节点、生态屏障和生态通道,但也是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之一。“有水是江南,无水是塞上”就是宁夏和部分黄河流域地区的一个真实写照。

另外,委员们在调研发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存在。数据显示,2013至2022年,宁夏全区共有319万亩耕地流向林地、草地、园地,粮食播种面积减少13.68%,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由63.4%下降到58.2%;稻谷、小麦自给率分别由140%、59%下降到53%和45.8%。

如何让“粮田”变“良田”?

9月27日,自治区政协就“严格耕地资源保护,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题召开常委会会议,委员们踊跃发言,为提升耕地质量,打造丰收良田出实招、献良策。

“在调研中发现,我区耕地撂荒存在底数不清、原因不明、整改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自治区政协常委茹小侠说,耕地撂荒与农业效益偏低、农民种地热情不高息息相关。应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耕地撂荒和复耕进度台账,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倾斜,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使补贴真正流向种粮农户、大户和合作社。

“高标准农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种粮效益低,导致新生代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自治区政协常委周晓涛建议,分批分期逐步化解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尽量减少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投资的冲击。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对于种植枸杞、葡萄、经果林等耕地“非粮化”作物采取精细化管理,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将灌排设施配套齐全、土壤质量较高、种植基础好、种植特色经果林的土地恢复为耕地。

受今年降雨偏少和高温天气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旱、粮食减产、水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困扰中部干旱带发展的最大瓶颈。

自治区政协常委马如林建议,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按照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生态友好等要求,加强坡台地、荒漠地、盐碱地改造,织密农田管网,形成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实现有效灌溉,真正把耕地建成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对于不可逾越的耕地红线,委员们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耕地用途管制规则,细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向其他农用地转换的原则与条件,统筹好全区耕地占用、补充、流入、流出及耕地后备资源管理;发改、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在编制空间类专项规划时,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与“三区三线”充分衔接,确定各类建设设施(产业)的规模和布局;深入调研全区耕地“非粮化”具体情况,分类制定恢复目标、任务、标准和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留出一定过渡期,稳妥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

“我特意申请全程旁听本次常委会开幕会,深深感受到本次会议突出了‘实、深、透、准’四个字,会前准备扎实、材料厚实,主题研究得深,成因发展讲得透,意见建议提得准。”郧文聚深有感触地说。

2023-10-26 本报记者 范文杰 宁夏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议政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1523.html 1 让“粮田”变“良田” 51,5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