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都像一根弹簧,长期过度伸缩,很难恢复原状。过重的心理压力诱发焦虑情绪,进而可能发展成抑郁症,更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双相情感障碍。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医学心理科主任肖利军支招,让大家卸下精神的包袱。
肖利军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不同的类型又有不同的表现。
比如抑郁症,最典型的表现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进入“无价值感、无用感、无望感”的“三无模式”,对生的忧虑大于对死的恐惧。还会出现食欲或体重下降、睡眠障碍、性欲缺乏等躯体症状。如果一个月体重下降7%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很可能是抑郁症或其他疾病。抑郁的人,每天早上表现最严重,晚上相对好点,即典型的晨重暮轻现象。抑郁症患者自杀多发生在清晨,如果凌晨三四点了总是睡不着,还经常早醒,就应当心是否抑郁了。
“焦虑的核心特征是恐惧、害怕,它是对尚未发生事情的担心。比如在演讲之前,害怕讲不好而焦虑;明天要去体检了,怕查出大病而焦虑;家人住院做手术,担心出意外而焦虑等等。焦虑时,常有某种受威胁感或危险感,但实际上并无任何可辨认的威胁,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身体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精神紧张不安、心跳加速、口干、出汗、颤抖,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抽搐、晕厥等。”肖利军介绍。
强迫症的表现则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恐惧、强迫意向等。“比如,反复怀疑有没有锁门即为强迫观念,总是害怕自己会发疯干坏事为强迫恐惧,强迫意向则是有种马上要做某种坏事的冲动感,比如忍不住想把妇女手中的婴儿扔水里等。有严重强迫心理的人,一般会通过反复做某事的仪式化行为来缓解,比如反复检查是否锁门、一天不停地洗手、开门回家必须将门开到30°的角度才进去等。他们往往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异常,却无力改变。”肖利军解释道。
哪些原因导致了抑郁呢?对此,肖利军表示,绕不出去、停不下来、对抗较劲这三种思维是导致抑郁的主要原因。
其中,绕不出去,主要指有人纠结于各种小问题,习惯把问题想得远比实际更严重。比如,孩子放学回家晚了,母亲就会担心是不是出了车祸,会不会被人拐走了。可事实上,孩子可能只是跟小伙伴玩得起劲,忘了时间。停不下来,是指有些人心里装不下事,会止不住瞎想。比如,早上跟同事打招呼没得到回应,就怀疑是不是得罪了对方;被通知去老板办公室,就担心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事。过虑让他们变得止步不前,毫无乐趣。对抗较劲,是指有些人存在严重的对抗思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仍以孩子晚回家为例,有的家长给孩子打电话,仅仅一次没接,就会接着打给孩子的朋友、老师、学校,打遍所有熟人,直到把自己逼疯。
“其实,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特点就是想得多、要得多,总希望现实生活更接近理想中的状态。一旦想要的达不到,又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就出现了各种身心问题。得了抑郁症,也不要过度担忧,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70%以上的患者是可治愈的。”肖利军特别强调。
如何破除焦虑呢?肖利军建议,要学会和焦虑和平共处。对此,他还提出了“五步走”策略——
第一步,揪出根源。先分析一下患者的焦虑感到底来自哪,然后再各个击破。一般来说,焦虑感源自“不确定的状态”,而行动就是战胜焦虑最好的武器。比如,如果对事业发展方向心存迷茫,不妨先结合自身情况冷静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然后下定决心勇敢地放手去做。
第二步,不想结果。做任何事都会面临挑战,紧张是正常的,这被称为预期性焦虑。此时,不要过多地去想结果,而要试着从中获得成就感。
第三步,转移注意力。焦虑症患者的思维会进入“越焦虑就越胡思乱想,想多了更焦虑”的恶性循环。一旦开始陷入焦虑情绪,就要及时提醒自己分散注意力,防止情绪变得越来越糟。可以做点喜欢的事,比如看电影、听音乐或读一本有趣的书,还可以跑跑步、做家务,让自己远离胡思乱想。
第四步,学一招自我放松术。放松的方法有很多,但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最有效。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深呼吸,焦虑时不妨闭目深呼吸三次,让大脑彻底放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悄然改变,我国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或许还会提高。但不必过于担忧,因为精神心理疾病如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是可防可控的。比如抗抑郁药物,30年前,很多抗抑郁药疗效不好且副作用较大,如今的新药不仅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几乎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除了药物,生物反馈、经颅磁刺激等物理干预方式开始应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很安全有效。”肖利军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