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广东省委统战部组织了一次缅怀华侨先贤之行,深度走访了潮汕地区与“侨”有关的博物馆、文化基地、经济试验区等,让出生于华侨家庭的我对“侨”有了更多的共鸣。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汕头侨批文物馆。
汕头侨批文物馆创建于2004年,是我国首个侨批文物馆,收藏了数万封侨批。通过文物馆讲解员的介绍,我才得知,文物馆的筹建是由我外公庄世平和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早年间倡议的。作为侨二代的我,对侨批自然很熟悉。
侨批,是华侨通过海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连带家书的凭证,是一种信、汇合一的载体,盛行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潮汕及闽南方言中称信为“批”,称华侨的书信为“侨批”,久而久之,“侨批”便成了华侨所寄银信的专有名词。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侨批,那一封封发黄的、薄薄的家书,连带着汇款凭证安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
“三江出海,一纸还乡”,纸就是指这个“侨批”。信中常常会写上:“母亲大人亲收,孩儿不孝,不能在床前伺候您老人家,现寄上银票,祝母亲大人健康高寿”。许多华侨家庭就是靠侨批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纸也有阴阳之分,人活着寄回来是阳纸、是侨批,人不在寄回来的是阴纸,把阴纸带回家乡,代表魂归故里,落叶归根。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海外华人的根。以前某些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个根就是我们的信仰,祖(籍)国这个根就是我们千万中华儿女的信仰啊!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考察调研时,参观了侨批文物馆,他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们一行人随着导览倾听一封封“侨批”背后的感人故事,感受先侨情深义重的家国情怀。
在展馆二楼,我见到了外公写给《侨批文化研究》的创刊志庆题词:“弘扬侨批文化”。在外公的题词前留影时,同行有代表和委员得知我是庄世平的外孙,向我表示有什么需要可以帮忙。我连忙表示,国家已经为外公建了博物馆、出了传记、立了铜像,对外公已是十分厚爱。作为家人的我们,十分感谢国家、感谢党。外公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祖国,去世时虽然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一毫,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激励着我正道前行。
我外公他手握“巨金”却对子女严格要求,不谋私利,他生活简朴,却把所创财富奉献国家。记得我最后一次去看外公是在2007年春,在香港跑马地他的家里,外公对我说:我这块手表是块精工表,戴了几十年还在用,他说手表是用来看时间,只要准时就可以。
饶宗颐先生以“一老功勋邦国重,万人追仰惠泽深”评价缅怀庄世平的一生功业。在百年人生路上,外公将自己的命运汇入祖国的命运、时代的洪流,以毕生辛劳践行了奉献祖国、奉献人民的理想。亲爱的外公是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作为新任中国侨联常委,我定会弘扬祖辈精神,爱国爱党,忠实履行侨联委员的光荣使命。
最后以一首《墨梅》向外公、向华侨先贤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系中国侨联常委,暨南大学侨联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