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关注

努力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民进中央“202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综述

本报记者 吕巍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7日   第 12 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论坛开幕会上讲话。

论坛现场

“叶圣陶教师奖”颁奖仪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中共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出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尊师重教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秉承和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日前,民进中央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暨202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以“以高质量教师教育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组织专家、学者围绕教师教育将如何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高质量教师教育队伍如何建设、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将走向何方等问题深入讨论。

这既是对教育强国建设的热切回应,也是对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教育之基的积极探索。

怀揣教育理想,坚守教育初心

强教必先强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成为此次论坛上专家、学者和老师们各抒己见时的“热词”。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红看来,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路径发生了转变,即从数量依赖型向质量依赖型转变,从“有没有足够的老师”转变为“有没有好老师”。

“我们并不唯学历论,但是从教师群体来看,一定是整体学历水平更高的团队比整体水平相对低的团队要好,所以当前要尽快提升我国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的学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

“学历在某些学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前我国承担劳动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小学教师学历情况中,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专科学历差异很大,目前还是以本科学历为主,研究生学历比例很低。科学教师队伍中,70%以上为非理工科背景,从未参与相关培训的教师占比20%以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说。他一直紧盯五类未来紧缺师资队伍现状,提出在走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之路上,科学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等教师培养仍然任重道远。

“因此,补齐配强这五类教师队伍来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应该是未来中国教师教育和教师培养培训等相关工作的着重点。”朱旭东表示。

任友群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教师培养的重点任务之一。“部分教师出现的师德师风问题反映出的是深层次问题。一方面要打击‘坏老师’,另一方面要对老师进行正面向上的引导和激励,通过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持续表彰和加强相关题材文艺作品的宣传,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必然要培养‘大先生’。教师们要怀揣教育理想,坚守教育初心,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表示。

在中国,“先生”二字是一种尊称,是对父兄长者和教师的称呼。“大先生”更是对有德业者的尊称。

“大先生”之大,不在年龄之大,不在学校之大,也不在学段之高,而在于信仰之“高”、修为之“深”、底蕴之“厚”以及育人之“智”。

在周洪宇看来,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需要启动实施新时代“大先生”行动,动员组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学校为主体的家校社协同并进的联动机制,整合各种资源,构建新时代“大先生”的评价标准,鼓励和吸纳更多教师成为“大先生”,为教师队伍建设起到推动引领作用。

向教师教育要质量

教师教育肩负着教师培养培训的重任,是教育事业的工作基础,也是教育强国的基础。

“中小学校新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中,约70%为师范类教师毕业生,可以说,教师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队伍的质量。”教育部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在视频致辞中如是说。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委通过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教师教育回归初心、不断振兴,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教师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

在西南大学原副校长、未来学校与教师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时见看来,复杂的教师培养系统、庞大的培养规模、封闭的培养环境、弱化的教师培养资源是当前高质量教师培养面临的主要挑战。

王红也有相同的判断。“师范院校培养的老师,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优势,反映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危机;对教师教育的大学化评价没有体现出其职业性和专业性特征,也使得教师教育发展陷入了两难境地。”

因此,王红认为,教师教育已经到了要发生范式层面“本质性变化”的时候。

“我们需要用新范式推动底层逻辑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价值追求上——要能有效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能紧密对接基础教育的人才需求,要让用人单位有比较高的满意度。在评价教师教育的学校质量高低时,要以服务基础教育的贡献度作为评价教师教育的价值准则。”

任友群也同样看重“服务”二字。他认为,健全中国教师教育体系必须提升对基础教育的服务能力。“应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优化专业与课程设置,加强科学、德育、体育、艺术、劳动、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培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中小学名师名校长担任师范生培养导师的制度,推动师范院校的教师到中小学校交流任教。”

任友群还特别提到了新近出台的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的优秀教师的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该计划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6所部属师范大学已经成为首批试点,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首批培养任务。

“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吸引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任友群说。

显然,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以师范学校为主体、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的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契合了当前教育和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民族教育学院院长龙宝新着重提到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在他看来,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提升是项整体工程,其最终水平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这块“板”。

“应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让城乡教师共享优质资源,从而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龙宝新表示。

新疆伊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海军关注的是西部教师教育的发展问题。他介绍,伊犁州60%以上的中小学老师都毕业于新疆伊犁师范大学,西部地区地方师范院校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动力源,因此,西部地方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应该坚决摒弃‘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观念束缚,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留住高水平教师人才,用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蒋海军表示。

不容忽视的“教研力量”

高质量的教师教育筑牢了教师职前教育的基础,但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其专业发展过程应当是终身的、连续的,并贯穿于教师教育全过程,因此,需要通过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来保障教师终身专业发展,而在教师职后发展过程中,教研的力量不容忽视。

这是与会人员的共识。

中小学教研制度是中国教育体系的特色,更是我们的传统优势。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在支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基础教育重大改革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副市长孟晖看来,当前中小学教研存在明显弱化倾向,突出表现就是教研员岗位吸引力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到位。

“教研员非‘民’非‘官’、身份不清;待遇不高、缺乏激励;老化退化、服务缺失;资源垄断、进出不畅,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提高教研质量,不能使参与教师有效获得。”

如何解决?孟晖的建议是,打通中小学教研员和普通教师的培养和使用通道,建立贯通使用与培养的“旋转门”,使得岗位之间能够顺畅进出。

“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定期选拔一批优秀的一线教师从事一段时间的教研工作,即先担任兼职教研员,经过一定时间的教研工作后,再从这些人中选拔优秀的担任相对稳定的专职教研员,其他人轮转回到教学岗位,专职教研员每三至五年下校到教学一线去从事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孟晖表示。

教师有自我成长的需求,学生有对好课的需求,这一切都需要从高质量的教研中得到支持。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原校长罗滨根据教育区情,带领团队探索了“一体化联合教研”——由两所或者两所以上学校同学科教师组建校际共同体,聚焦教育教学难点形成主题,以课例为载体,通过AI技术支持,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

“这样一种校际联合教研范式以‘1+1’‘1+X’的方式开展,搭建联研场景,组建联研团队,研磨联研工具,规划并实施联研方案,让更多学生共享优秀教师群体的课堂,达到不断更新教师的育人理念,促进其课程育人能力提升的效果。”罗滨表示。

广东省佛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舒悦分享了佛山市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经验与做法。

“我们构建了‘1+5+N’的全市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即以1个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为龙头、5个区级教师发展中心为骨干、N个校本研修示范校和名教师工作室为主阵地和以高校资源为支撑的区域性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以此推动教师在专业发展共同体中共同成长。未来,我们会在体系保障建设水平、培养培训一体化水平、研训教的一体化运作方面继续努力,让教研机构真正成为教师职后教育的中坚力量。”舒悦充满信心地表示。

2023-09-27 本报记者 吕巍 ——民进中央“202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0423.html 1 努力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50,4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