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喜梅)每年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2023年9月21日是第30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以“立防立治 无问早晚”为主题,聚焦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大力推进筛防并立,诊治同行。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的目标,中国脑健康行动专家委员会聚焦阿尔茨海默病的十大症状和疾病精准防治中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五早策略,以漫画形式、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编制了科普手册,并于21日举行了手册发布活动。
据介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增长,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也逐年攀升。中国现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1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达3000万人。阿尔茨海默病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较为严重的负担,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会长饶克勤在发布会上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政策研究自2017年就已经开展了,在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于2022年推动了脑健康行动的启动,并设立脑健康公益基金;以阿尔茨海默病为切入口,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课题和公共卫生政策的梳理工作,聚焦阿尔茨海默病的早防早筛早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并提出将AD早筛纳入公共卫生政策的建议。经过专家们和各方的共同努力打磨,AD科普手册得以制作完成。
此次科普手册的主编是中国脑健康行动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组长陈晓春教授。同为手册主编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作了科普手册的简介,并提出脑健康全程的综合管理模式及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防控理念,在疾病早期即可通过调控危险因素及病理靶向治疗等模式进行精准防控。
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脑健康行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作发布会总结。他指出,预防、诊断和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是维护脑健康的重要一环,也是脑健康行动专家委员会持续关注的领域。去年“脑健康行动”启动以来,中国脑健康行动专家委员会策划了一系列举措:发布了脑健康中心的建设指南;启动了国家神经疾病医护人员培训平台;成立了脑健康公益基金,与多个城市互动开展脑健康城市的工作,特别是脑健康科普教育。今年的中国脑健康大会上,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老年认知障碍的主题分享最前沿的信息,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对认知障碍的关注和防控的决心。
据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科普手册》成功发布后,将通过全国公立医院的记忆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公共机构向大众进行免费发放,在“脑健康行动”公众号以及“银发通”互联网医院小程序上也可了解更多手册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