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经济和社会背景。自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政府动员各方力量,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形成了我国农村卫生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党和国家对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和重点投入下,逐渐建立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三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三级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主要承担着区域内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任务,组成我国医疗卫生第一道防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数据显示,近年来,财政对卫生健康领域投入由2016年的1.32万亿元增至2022年的2.25万亿元。2016年至2021年,全国医院数量由29140家增长至36570家,其中农村地区医院数量由13640家增长至17294家。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丰富,但不可否认,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群众就医难问题仍旧存在。深入分析目前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数量不足问题凸显;二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农村地区村卫生室管理机制不顺畅。作为医卫界政协委员,我们不仅要全面盘点既往医改成绩单,更要抓住主要矛盾,前瞻下一阶段医疗事业发展“路线图”。
下一阶段,深化医改重点任务是对当前建立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全面提升,实现医疗服务体系从“有”到“优”。特别是要规划搭建好三级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这一工作框架;推动“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这一医改重点任务;改善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不平衡这一难点问题;重点落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关键步骤。
针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健康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推动全面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对于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围绕指示精神,下一阶段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要聚焦解决看病就医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这一最终目标,将优质医疗资源的“蛋糕”做大、分好。对此,我有如下思考。
一、做大优质医疗资源
要保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重点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招不上、升不起、留不住”等问题。基层已经开展了许多大胆探索和实践,例如降低招聘限制、落实用人自主权、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开通编制和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而为了留住卫生人才,需要保护、发挥、调动好医务人员积极性,让他们安心留在基层。这需要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把基层发展为干事创业的平台,赋予基层医务人员更大的职业价值,让基层医务人员产生更大的职业成就感。
要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要围绕持续扩增量、调结构,在信息化支撑下优化体系流程,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高水平医疗质控体系、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先进诊疗技术在基层的应用,持续推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等工作,不断加强县乡村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缩小区域间服务能力差距。
二、分好优质医疗资源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基层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当前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重构了各大医院服务模式,也塑造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全新生态。要大力推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电子病例的互联互通互认,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线上复诊、多地专家线上会诊等方法,提升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同质化发展。目前,我国区域医疗中心已基本完成规划布局,下一步重点是推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持续提升地市和县级医疗水平,加强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筑牢城乡基层卫生服务基石。建立管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等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努力实现在县域内满足居民医疗卫生需求。推进医共体建设,关键要有效整合资源,并让各方有动力共同提高服务能力,持续健全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框架,织牢织密基层医疗服务网。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凸显,特别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在缓解基层“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应用好,基层医疗机构是非常重要的舞台。要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质量与诊疗水平,将中医药特色疗法在基层推广应用。要充实基层中医药服务人员队伍,改变基层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从“输血”变“造血”。要构建“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基层医疗与三甲医院的联动平台。加强政府的财政支持,将一切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机制,转化为服务百姓的具体措施,使中医药优质资源可以惠及更多群众。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健康根基。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各位委员要全面把握好新型医疗服务航向,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一步一步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各项任务变为现实成效。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