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杭州亚运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杭州亚组委环境保障部副部长孟祥胜介绍,杭州亚运会是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电”供应的亚运会。
“绿电”是什么?简单来说是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为零或趋于零、对环境影响较低的电力,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所发的电。孟祥胜表示,通过绿电交易,新疆、青海的光伏电和内蒙古的风电由特高压电网输送到浙江。“包括浙江省内的分布式光伏电和海上风电,绿电总成交电量达6.21亿千瓦。”他补充道,“是丝绸之路的‘光’,点亮了杭州亚运的‘灯’。”
除了电更“绿”,本届亚运会竞赛场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也追求最大限度的节能减碳。杭州亚组委场馆建设部部长邱佩璜在现场给出一组数据:54个亚运竞赛场馆中,仅有12个为新建,其余均为改建或临建,31个训练场馆全部在现有或已规划的场馆基础上适当改造。“基本都为高校现有场馆或‘十三五’规划中已有的体育设施,避免了赛后场馆空置或无人运营的情况。”
在施工方面,宁波亚帆中心将陆域爆破工程产生的76万方石料用于海域防波堤建设,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改造将建筑垃圾破碎并自动分类,以作为建筑原料。对建筑垃圾进行绿色处理,杭州做出了“新样本”。
一滴水“过七关”,能够保持常年不用换水,是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水处理技术的“硬实力”。据了解,市政用水进入场馆水循环系统的前两步需经过毛发过滤器和硅藻土过滤器。像面粉一样细的硅藻土过滤精度可以达到2微米以内,不但能过滤掉水中的杂质,常规消毒无法杀灭的寄生虫也可以滤除。此后水流经过臭氧反应罐、尿素有机物分解罐等五个环节,才能“游”进赛场。邱佩璜介绍,这样的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保证了水质非常清澈。“这个技术是我们整个亚运建设过程中对新技术新材料使用的一个典范,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