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板块作为南京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截至今年7月,共培育4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企业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地区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近日,栖霞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围绕“培育引进专精特新企业,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主题协商议政,并督办相关内容的重点提案。
会前,与会者参观了专精特新企业。“我们参观的企业最早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经过7年发展,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3.6亿元,其激光雷达产品打破了进口设备的垄断,填补了全球风场标配机舱雷达的空白。我们有很多这类的中小型企业,在栖霞板块成立,逐步发展壮大。这些企业的‘掌舵人’可能就是土生土长的栖霞人,或在栖霞区打拼多年,对这里有感情,对社会讲责任,具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情怀,这种责任感和归属感是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他们发展的重要原因。”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孙爱军的话语感染了与会者。
在栖霞区政协主席杨白英看来,栖霞行政区、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三区融合”是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独特优势。她建议要坚持三区“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发挥好创新圈、孵化圈和产业圈资源优势,形成区域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产生深度融合的联动效应。
区政协委员凌岫泉是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的负责人。他认为,近年来企业发展状态良好,有着4个方面的经验:一是稳定而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公司核心技术团队近8年无一人离职,执行力高,专业高效;二是强劲的资源整合能力,拥有众多长期的合作伙伴,和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合作成效显著。三是良好的经营状况,稳定的现金流,已经形成了持续投入研发的良性闭环,并不断地拓展新领域。四是专业的共享平台,包括化药、中药及医疗器械的体系保障加持。
区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文勤长期关注专精特新企业的“智转数改”人才培养,连续两年就此提交提案。“要用数智化人才‘引擎’,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会上,张文勤提出了自己的进一步思考。
他建议培育“智改数转”领军人才。将“智改数转”内容纳入中小企业负责人培训范围。鼓励高校开设面向企业家的“数字领军人才”专业培训课程,引导企业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设立专门信息化部门、配备专业信息化人才,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推进产教融合,支持高校与数字龙头企业合作设立一批产业学院,培育“数智工匠”;培育并推动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活动,培育既精通本行业专业技能又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鼓励行业协会、职业院校针对企业中层和一线员工开展实操技能培训,提高一线员工实战能力。
会上,栖霞高新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栖霞高新区已形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动态监测及长效管理机制。目前上线“大型科学仪器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为园区内有需求但无力购买大型仪器的中小企业对接检验、测试等技术服务,助力企业加速成长。下一步,将通过打造一批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平台,成立专家团队为区域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私人定制”服务,通过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合作沟通机制,实行“一户一策”,着力实施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形成体系、分类分级辅导等措施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引进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