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家校共育”,开学典礼只是“开题”!

本报融媒体记者 解艳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06日   第 10 版)

“在每位家长手中,都有一枚学校的徽章,请一年级家长为新生佩戴。”9月1日,在笔者孩子学校的开学典礼上,一年级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走过气球拱门,将孩子送到学生方阵中,并亲手将学校徽章佩戴在孩子胸前。这意味着,孩子正式成为小学生,大人成为真正的小学生家长。孩子和大人的角色转变都有了仪式感。

笔者发现,开学第一天,很多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校园活动让家长真正走进校园,走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校“零距离”接触,以此开启家校间有效配合桥梁的搭建,加强家校之间的纽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坍塌。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重视家校共育,并将家长作为一元重要的育人因素纳入到学校教育环节。比如给孩子在入学之初提供学校生活培训的同时,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培训;每个新学期,学校老师会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向家长讲解学期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很多实践性家庭作业也特别设置了家长参与的环节。家长在参与共育中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实施相应的配合措施,提升教育效果。

但在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吐槽家庭教育被异化的现象,即家庭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附庸:老师把学习任务交给家长,家长作为一个批改员、辅导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实际上,家长的作用并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通过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比如,爱阅读的孩子,大概率有一个喜欢捧着书阅读而非天天刷手机的父亲或母亲;心怀感恩的少年,大多出自善良有爱的家庭。

在家校共育中,老师和家长都要意识到,早期父母对孩子的品格、性情、心理等培养要比孩子成长的中、后期重要得多,而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因材施教也尤为重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学习,家长亦是。

也因此,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只靠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长认真配合好老师的工作,彼此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无疑是拥有以身作则、永不缺位的父母,以及尽责有爱、心中有光的老师。如此,家校共育才能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在笔者看来,学校开学典礼对家校共育来说,只是“开题”,在“课题”的研究和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都要思索如何发挥各自所长,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为学生成长赋能,最终为孩子书写一份家校满意的“成长报告”。

2023-09-06 本报融媒体记者 解艳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9273.html 1 “家校共育”,开学典礼只是“开题”! 49,2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