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蛋’卖15元?香港街头排队爆火的甜品到底有多好吃?”
“物价感人的香港大排档,越吃越过瘾的晚上!”
……
近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共同指导,哔哩哔哩(B站)与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办的“青年新旅行 港风新体验”专题创作活动正式上线,活动中,已有13余位B站UP主(上传者)及其团队,与香港青年一起深度走入香港日常生活,用镜头记录香港活色生香的动人故事。
传统韵味十足的“回礼”
镜头中,她一袭浅绿旗袍,手持一把花丝扇,扇面精巧雅致,金丝灵动夺目,随香港电影《花样年华》的配乐一开一合,尽显东方古典之美……
“这把花丝扇,全凭手工打造,从构思到设计到制作,一共耗时20多天,是我现在最满意的作品。”“80后”UP主雁鸿笑着说,而这份投注了满满诚意的非遗作品,正是她献给此次香港之行的“礼物”。
“这是我第一次到香港!”谈及此次受邀到香港体验,雁鸿的言语间仍难掩兴奋,“我几乎逛遍了自己能去的所有展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艺术馆以及维多利亚港附近的很多艺术展,真像打开新世界一样‘大饱眼福’,每到一处,都能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捕捉到不可多得的创作灵感。”
在一个外销展馆的藏品厅内,她隔着玻璃窗,面向展品驻足良久。“那是一把花丝扇,它的工艺细腻到了极致!”作为一位国家级非遗花丝制作技艺的青年传承人,雁鸿对匠人巧夺天工的技法相当着迷,也是从那时起,她萌生了新的创意,“我想为香港文化传播做点什么,不如也做一把花丝扇吧!”
当维多利亚港的海风轻拂衣裙,她脑海里的作品渐渐有了主角的轮廓。“维多利亚港太美了,我要把它融入设计,让这把花丝扇既有港风特色,又有传统韵味。”
雁鸿为折扇设计了19个扇片,为做到大小统一,她专门打造了一款全新的模具。“折扇边框固定后,再把花丝搓成麻花丝,在边框内‘作画’,为它装点上花纹、缠枝纹等。”雁鸿坦言,这些工艺虽然繁复,但难度显然不及对建筑的塑造。“日常的花丝作品中很少见到如建筑轮廓式的直线条,也正是因为直线不好焊接,很难成功。为了攻克这个难关,我记不清失败了多少次,直到摸索出一种折法,才使得作品没有留下遗憾。”
端详最后的成品:金灿灿的水波纹正轻轻浮动,映衬着维多利亚港湾如画的风景,彼时,紫荆花在两侧盛放,观赏者的鼻尖似已飘来花香。
两把扇子,一把在香港,一把在成都,一把由匠人所作,一把出自当代青年之手,它们仿若是时空交汇的传承序曲,也拨动着雁鸿对香港这一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无限神往。
“回来以后,我总想着何时能够再去!没想到,成都和香港通高铁了!以后出行更方便,心心念念的香港之行,可以随时启程。”雁鸿说。
大都市里的温暖“底色”
拾级而上,穿过狭窄而幽长的楼梯口,UP主“江湖举人”(以下简称“举人”)推门走进一家“二楼书店”。这里空间很小,书籍“拥挤”却很井然,店家和读者似乎未觉察有外来客,他们或整理书架,或沉浸书中,翻页声清晰可闻。
作为一位读书博主,也曾到过不少书店“打卡”的“举人”,此时却有些恍惚。“在寸土寸金的旺角,这家不起眼的小店是如此特别。”关门的那一刻,他有种强烈的感觉,“世界静了,都市的喧嚣仿佛被挡在门外”。
“‘二楼书店’,这个称谓其实并非店名,而是香港的一种文化现象。”“举人”将这段过往娓娓道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一些知识分子深感当地文化土壤匮乏,商量出一个较为直观的解决办法——开书店。书店的选址在繁华街区,由于租金较高,只好开在楼上,“二楼书店”由此得名。
如今,近70年寒来暑往,店面所在的楼层或许增高了,变为三楼、四楼、五楼,但这一文化符号却依然屹立不倒……
“‘二楼书店’,如同一座灯塔,给了很多渴望读书的人以慰藉,也成为香港文化圈特别的存在。在保持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香港依然有这些‘闹中取静’的地方可以放慢脚步,何尝不是保留了一座城市最温暖的人文底色?”“举人”说,在香港的另一处——小渔村大澳,当耳畔鼓声雷动、眼前彩旗飘扬,传承百年的龙舟游涌呈现在眼前时,他同样深有感触。“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义无反顾地接过父辈手中的桨,成为这项国家级非遗经久不衰最坚定的力量。”
“举人”说,他三次来港,属这次最深入,也最动容。“过去,我的认识是单一的,只知晓香港是国际大都市,是购物天堂,来香港的首要目的就是购物。这次体验,让我看到了香港的另一面,香港变得更加立体、可爱、可敬。无论是渔村里的非遗传承,还是‘二楼书店’的坚挺,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最宝贵的‘守护’。”
美食天堂的“烟火气”
“香港的那家鱼片猪润粥,实在太好吃了!它的粥底用鱼骨汤熬制,再加上新鲜的鱼片和饱满大块的猪肝,味道非常鲜美,那种幸福感、满足感,简直爆棚!”“90后”UP主“渣叔爱酒”哪怕此刻回想起这份美食,都有垂涎欲滴之感。
今年,是“渣叔”时隔整整10年后再来香港,本以为漫长的时间会带来疏离和陌生感,但出乎意料地,他如同遇见久别重逢的“老友”,竟格外地感到亲切。
“或许,和我的电影情结有关。我是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置身于早已深深刻入脑海里的香港街道,就是那般熟悉、自然!”而作为美食UP主,当他从旺角、油麻地,一路吃到尖沙咀,在香港数不胜数的特色美食中流连忘返时,那份亲切又平添了一种幸福的味道。
“香港最好吃的,在街头!这里是美食天堂,值得尝试的实在太多了!你可以去吃爆炒海鲜、烧鹅、清汤牛腩面、竹升面、鲜虾云吞……云吞里,会有一整个完整的虾仁,饱满鲜嫩,这和粤菜的风格也很相近,主打一个食材新鲜!”“渣叔”如同香港本地人一样,连续报上十几样“菜名”,连珠炮式地分享着。
于他而言,哪怕一碗简简单单的清汤牛腩面,都很有香港味道。“它的分量很足,肉很扎实,在生活节奏快的香港,牛腩面很好地兼顾了吃好、吃饱又吃得快的优点。不少街头小吃,都有这样的特色。”
在他的“必吃榜”中,有很多是已开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店,那里也是当地的街坊邻居常光顾的地方。“在这些店里,能够尝到很地道的香港风味,也能感受到市井生活里十足的‘烟火气’。有时,赶上用餐高峰,我还会和香港本地市民一起拼桌,像唠家常一样聊起彼此的生活。”他至今记得,有一位很热情的香港阿姨,问他从哪里来,来了多久,看他拍摄视频,还很乐意帮忙出镜!
“在香港,除了美食的‘火热’,我感触最多的就是人的热情,无论是餐饮店的老板、食客,还是出租车司机、偶遇的陌生人,大家都很友善,虽然只是匆匆一遇,心底的暖意却久久未散。”“渣叔”说,“香港也是一个很适合旅行的地方,它既有各式各样的展览和文化演出,能够满足精神上的追求,又有丰富多样的美食,能够让人的味蕾充满愉悦。”
如今,从他生活的杭州飞到香港很便利,路程仅两个半小时。今年,他已去了两次香港,正计划再去。“我希望多拍些真实、快乐的视频,让大家知道香港是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好地方。”
青春力量架起“友谊桥”
这些天来,哔哩哔哩公共事务高级总监王欣一直关注着UP主们的视频创作。“舞蹈类、知识类、非遗类、美食类等各方向的UP主各显神通,他们创作的视频,展现了香港与内地一脉相承又别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勾勒出香港生机勃勃的复常图景,广受网友好评。截至8月30日,有的单体视频观看量已经达到256.3万!”王欣笑着说。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随着内地与香港恢复全面通关,游客往来日渐频繁。“B站作为青年汇聚的视频平台,很希望发挥青年群体的力量,用镜头记录和呈现香港的多面精彩,带动更多年轻人认识香港、喜欢香港。”王欣介绍,为此,他们和香港旅游发展局在前期共同策划了交流项目,为UP主们送上了三个体验大礼包——文化传承之旅、经典影视剧IP回忆杀、本土风貌深度游。
“很多UP主反馈说,这次参观体验,不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能够深入到香港百姓的生活当中,为香港平凡人的奋斗故事所打动。”王欣说,例如大家参观了荃湾三栋屋博物馆,这家曾是客家围屋的博物馆,现已成为法定古迹。博物馆的创始人萧国健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非遗文化,为此放弃了国外的高薪职业。再比如,大家来到香港百年的水果批发市场——果栏,当果农们凌晨两三点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时,不用别的语言修饰,内地青年已深切感受到吃苦耐劳、勤奋拼搏的“狮子山精神”。
“此次,我们不仅组织了内地青年到香港去采风创作,香港旅游发展局也专门选派了管培生(管理培训生)来与内地青年交流,全程陪同他们的香港之行。这些管培生在香港出生长大,对香港最为熟悉,和内地青年有很多共同话题。希望两地青年能够在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中共享、共创、共赏。”王欣说,“‘青年新旅行 港风新体验’活动从8月22日启动,将持续至10月7日结束,横跨了七夕、中秋和国庆等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也希望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更多内地青年到香港去体验、去拍摄视频作品,讲述他们眼中不一样的香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