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本报记者 孙金诚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23日   第 02 版)

近年来,在一系列法规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了丰富成果,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依然作为“库存”,不能有效发挥价值。如何进一步创新政策举措,加快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藩篱,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在22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专题分组讨论中,成为常委、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的背景下,提升产业链优势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与科技创新能力密不可分。”在马军胜常委看来,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不了的原因,除了“供给侧”核心技术的缺失外,更多在于“需求侧”的应用尝试不足,科技成果难以产生实际效果。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兴业态普遍缺乏转型升级急需的实用技术以提高竞争能力,而科研单位、高校和科技人员最大的苦恼是,如何为技术找到用武之地,实现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所在。”马军胜以物流分拣设备为例表示,2015年之前,国内物流行业所使用的分拣设备几乎都是进口的,其价格昂贵,中小物流企业应用有一定的经济压力。随着我国电商的发展,使得快递分拣作业的操作量和复杂程度大幅提升,从而激发快递企业通过布局智能分拣进行转型升级的需求。面对这种需求,相关科研院所持续通过成果转化,逐步实现智能分拣设备国产化的普及,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加快了其在快递、电商领域的深入应用。

同时,马军胜还建议,深化科技改革,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动力不足问题,加强人才建设,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力问题。

企业、高校院所都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徐新荣委员认为,打破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壁垒,强化人才、平台、技术等方面的产学研协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他建议,强化平台协同,支持企业作为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与高校院所联合组建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实现“出成果”和“用成果”有机统一。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主导,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以及通用性、开放性、行业性中试基地,加快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近些年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长期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田红旗常委看来,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还存在对接机制不畅的问题,“很多高校有很好的创新成果,但是不知道哪些企业迫切需要;企业急需的创新成果,也不知道去找哪些高校对接。”

对此,田红旗建议,尽快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性对接平台,加强高校科技成果社会转化的企业风险管理。全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软实力建设,从国家层面建立企业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规性审查管理信息系统。

2023-08-23 本报记者 孙金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8549.html 1 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48,54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