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母校邀请,以一位老校友身份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北中医”)2023届毕业典礼,心情像自己当年毕业一样激动。
我是北中医88级硕士研究生、94级博士研究生。在母校学习期间,得到刘渡舟、聂惠民、王永炎、晁恩祥、王洪图、鲁兆麟等一代代大师们亲授课程、指导和教诲,母校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临证精神,一直是指引我临床工作不断进取、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闪耀灯塔。我所就职的中日友好医院,与母校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在医疗、科研、教学等各方面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大家专精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施展才华、不断提升的大平台、大舞台。借此机会,也对母校和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支持表示感谢。
隆重的毕业典礼仪式现场,是在场同学们的主场。未来,同学们是实现中医药事业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主力军。在这里,我有三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是踔厉奋发,谱写中医药事业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在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2020年专家学者座谈会、2021年全国“两会”医药卫生界与教育界委员的联组会等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2019年,国家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近期又出台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
可以说,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同学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胸怀大局、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不负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使命,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是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大医精诚”理念。
我们都很熟悉,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大医精诚”的为医之道,要求医者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这充分体现了中医人的初心和使命。
今天毕业后,同学们或奔赴医疗岗位坚守医疗照护事业,或考入理想的学府继续深造热爱的学业。不管是医者还是学者,我们都要坚守初心和使命,要坚持“敬佑生命、救死扶伤”,要坚持“医道从德、术业求精”,要坚持“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我的导师晁恩祥教授,特别崇尚“大医精诚”。晁老始终以“大医精诚”严格要求自己、教育学生,极力推广“大医精诚”的理念。他强调“精”为“学术精深,辨治精准,诊疗精湛”;“诚”则是“诚心、诚信、诚意”,也就是“对工作要有诚心,对中医学术要有诚信,对患者要有诚意”。在此,我以晁老“三精”“三诚”理念与同学们共勉,在医疗和科研实践中发扬光大“大医精诚”理念,守护好我们中医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是多读书学习、善思悟创新,造福社会和人民。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善思悟、勤总结”,前辈们给我们指出了成为优秀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两点:读书学习与思悟创新。
关于读书学习,书籍就是望远镜,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重要途径,读书学习要“专”“博”结合,既要精读经典,也要博览群书。这样才能充实思想、提高素质,既提升专业素养,又拓宽视野边界。
关于思悟创新,则是在医疗科研活动中进行的思悟、探索。这一过程,要既遵循经典又不囿于经典,善于总结规律,善于从临床、科研关键因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不断寻求解决当今疑难疾病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造福于患者。例如,我们团队在晁恩祥教授带领下,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风论治咳喘病”的创新理论,指导研发了新的药物,既极大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又有效提高了中医药对感冒后咳嗽、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等的临床疗效,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从而实现了造福社会和人民的理想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广大青年要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要靠同学们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母校已经为大家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未来的工作中,已经奔赴各自工作岗位的同学们,会收获学以致用的喜悦,也会偶遇挫折苦闷彷徨,不管怎样,请记住一点:奋斗的人生是美丽的,奋斗的人生是精彩的。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本稿据6月30日,张洪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整理,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