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和信息化浪潮正在快速席卷我们的生活。日前,在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发布的2021年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65岁至69岁老年人,31.2%的70岁至79岁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正在积极拥抱数字时代。
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数字信息变化,纵使积极应对,老年人仍然感到无所适从。老年人由于年龄大,身体机能减弱,社交能力下降,社会参与程度低,认知固化等个人和社会原因,对科技及其产物容易产生排斥、抵触,甚至恐惧的心理。老年人不懂网络、电脑、智能手机,线上业务操作困难,即使智能手机普及程度逐年增加,但仍然存在买不上票、挂不上号、打不了车,无法进行线上支付等情况。科技本是为了提供便利,却牢牢困住了老年人。不敢、不愿、不会,成了众多老年人在当今时代寸步难行的原因。
不敢是认知、不愿是态度、不会是能力,跨越数字鸿沟,主要在于对科技的认知和使用,核心在公民科学素质。
据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22年我国60-69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42%,较2020年(3.52%)提高了0.9个百分点,此比例远低于其他各年龄段公民,我国老年人科学素质发展基础较弱。同时,60-69岁仅有49.6%通过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据2020年调查,在对网上某些信息产生疑问时,老年群体选择“看是否有本领域专家的认可”“看是否有可信的证据及严谨的结论”“看出处是否为主流媒体”的比例分别为48.3%、45.2%和43.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相信任何有疑问的信息”的选择比例分别为22.8%、3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之下,老年人对网络科技信息辨别能力较弱,且存在较极端的激进或保守的态度。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我国已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提高老年人的科学素质,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让其更好地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针对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这就要求我们聚焦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为老年人享受智慧科技提供平等的机会,真正做到公平普惠。
首先,要智慧助老。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推动科技服务适老化改造,保障老年群体用网安全;依托老年大学、社区大学等机构,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老年人科学知识和能力。
其次,要激发老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依托各类体验宣传、展览培训等活动推广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带领老人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科技的魅力,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数字生活;组织各类适合老年人的科技活动,打造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同辈群,互相激励,激发老年人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真正做到乐享科技。
最后,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优势,为老龄人才资源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服务社会提供机会,充分发挥老年人专长和智慧,在给社会创造财富同时,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