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锚”的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荣誉教授埃德加·沙因提出,是指当一个人在作出职业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即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铁制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把锚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而“职业锚”可以使我们的人生之舟行稳致远,乘风破浪。正是因为比尔·盖茨的职业锚与自己追求卓越和创新的价值观相匹配,才使得他取得成就。
当学生进行志愿填报时,考虑自己的“职业锚”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选择与职业目标和兴趣相匹配的专业。以下是基于“职业锚”理论的志愿填报建议:
职业目标:明确你的职业目标或感兴趣的领域。考虑希望从事的职业类型,以及该职业所需的相关学科或专业,这将有助于筛选适合的志愿填报选项。如果有一些职业选择相冲突,让你难以抉择,可以试想从事某个职业5年、10年后的你是不是依旧感到很充实、幸福。如果还不能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还可以通过心理测试来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或MBTI职业性格测试,但需要注意的是测试本身测的是当下的状态,因此只能当作参考。
专业兴趣:思考你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和喜好。“职业锚”一共有八种类型,分别为技术/职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如果你的职业锚是创造型,那么选择与创意、设计或创新相关的学科可能更适合你。如果你的职业锚是技术/职能型,那么选择与技术相关的学科或专业可能更合适。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那么想要学好这个专业就成了你的内在动机,如郭晶晶所说:“因为喜欢,才会投入,才会愿意付出”,你会更愿意去学习相关知识,可能还会感到游刃有余,这里并不是说不会遇到困难,而是说经过学习,你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得到更快速的发展,这种成就感会让个体产生由内而外的自信,从而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
如果对所选的专业不感兴趣,那可能很容易对专业学习感到厌倦,有些人甚至选择弃学,所以要谨慎地对待志愿填报,详细了解后再做选择。当然如果进了学校后发现专业并不是自己设想的那样,也不是没有挽回的机会,可以努力学习,凭借优异的成绩转专业或者通过考研争取专业选择的新机会。
价值观:考虑不同学科或专业与你的个人价值观是否匹配。如果你重视社会公益和人道主义关怀,那么选择与教育、医疗保健或环境保护相关的学科可能更符合你的价值观。比如,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擎灯人”张桂梅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他们的职业选择均与其价值观息息相关。
职业前景:研究不同学科或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行业需求。了解哪些领域或专业具有较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这可以帮助你在志愿填报中作出更明智的选择。文章开头提到的比尔·盖茨就在得知第一台个人电脑问世的消息后,投身于计算机浪潮中,与好友创立微软公司,随后抓住机遇,为当时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提供操作系统。
资源和支持:考虑选择学科或专业时,评估学校提供的资源和支持。这就是“下锚”也要考查好合适的“锚地”。例如实验室设施、教授团队、实习或实践机会等。这些因素对于你在相关领域发展和学习中的支持至关重要。一些更强调实践经验的学科,可能需要利用假期时间寻找实习工作,这与学校、教师提供的资源密不可分。
综上可见,“职业锚”理论可以在志愿填报时提供一种框架,帮助个人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兴趣、价值观、就业前景和资源,从而作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不过也需要明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相应地,“职业锚”本身也可能发生变化。职业生涯会被重新锚定,但不变的是围绕“锚”点,不迷失方向地展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从而奋楫扬帆。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