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期,为帮助考生和家长提高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现通过几起真实案例的分享,帮助大家远离高考诈骗套路和陷阱。
案例:交报名费即可免试或低分读大学?
2022高考成绩公布后,高考生苏某认识了一个网名叫“唐”的网友,“唐”表示可以将高考成绩不理想或未参加高考的学生协调到某高校读书,不过考生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报名费”,报名成功后他们会将一部分费用返还回来。缴纳完所谓的“报名费”后,苏某迟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心生疑虑的苏某便找“唐”讨要说法,不料却被对方拉黑,苏某随即报警。
法官提示:刑法第266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不法分子多称“自己与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关系熟络,可以操作”,或是声称高校有家长和学生不了解的招生渠道,利用所谓的“信息差”来引诱求学心切的家长和学生,向其索取钱款,以此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案例:私人关系有保送名额?
林某听人说周某有门路,可以弄到保送浙江大学的名额。周某称自己有熟人在浙大,需要8万元的联络费。收到联络费后,周某又陆续以“给领导送礼”“以学生名义向校方捐款可以额外加分”等理由向林某索取钱款,同时又新注册一个微信账号,昵称为“浙大哥”,将头像换成浙大标志,自导自演,每隔一段时间将聊天截图发给林某。林某表示拿不出那么多钱时,周某假意帮其筹款,有时以“个别领导不收礼”为由头将部分钱款退还给林某。此外,周某还在网上找人伪造招生资格审批表、教育部批复等文件,让林某误以为“上浙大”这个事情已经办妥。最终林某没收到录取通知书。2021年9月28日,周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据统计,周某骗取林某钱款共计1343505元。
法官提示:教育部“三十个不得”禁令中明确要求,省级招办不得违反投档工作或在政策之外降低标准向有关高校投放考生档案,不得违反规定的招生程序降低标准录取考生。一切非官方渠道发布的可内部降低分数“补招”“补录”的办法均不存在。
案例:拿钱可买军校内部招生指标?
朱某等3人向叶某作出承诺,虽然叶某儿子分数不够,但是军校有国防班“内部招生指标”,可以安排叶某儿子上军校,但需要交纳5000元保证金。为了打消叶某顾虑,朱某给叶某看了学校的招生公文,叶某遂深信不疑。交过保证金后,朱某等人又以“收取学籍费”等名义向叶某索取了数十万元。当叶某与儿子到了学校后,发现未能入读“国防班”,仅作为旁听生与统招生一起学习,日后拿的只是自考文凭,感觉上当受骗,遂向警方报案。
法官提示:军校招生与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没有计划外名额,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也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
案例:提前发放大学助学金、补贴?
2016年,家境贫寒的高考生徐某被南京某大学录取。当年8月21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徐某接到诈骗电话,被陈某等7人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走了全部学费9900元。
法官提示: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能保证各个教育阶段的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上学。如果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声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考生和家长们除了对于日常学习、高考分数以及最终录取结果要多加关注,对于各种诈骗陷阱也要时刻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第一,保持理性,分辨真伪。录取过程中,所有考生都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对于所有声称“可以通过特殊手段升学”的说法,学生和家长都要保持警惕,不要相信任何旁门左道,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指标费、关系费的,一律不能相信。
第二,不在社交平台暴露重要信息,尤其以下信息不能晒:准考证信息、身份证号、考生号及密码、成绩单/成绩查询界面、高考志愿填报纸质表和录取通知书内文。上述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得,即使学生对信息做了模糊处理,但是在科技时代,稍微掌握图像修复技术的不法分子均可将其恢复,并加以恶意改造利用。
第三,在官方正规渠道核实信息。很多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例如上述案件中警方就查获到伪造的印章、工作证等物品,学生和家长普遍无法立刻发现“真假美猴王”的区别,因此在收到任何与考生有关的信息和录取通知书时,都要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指定的渠道进行核实。
第四,及时报警止损。高考骗局花样繁多,不法分子往往会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假冒高校招生人员等方式来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如果考生和家长不慎听信了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一旦发现不合理之处,保存好手头证据,立即报警,尽最大可能挽回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