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恢复方面,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消费市场正在加速恢复活力,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将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前一段时间市场对物价走低可能出现通缩的担忧,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郭田勇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明,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此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也表示,当前价格低位运行主要是阶段性的,总的来看,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郭田勇表示,判断通货紧缩的主要指标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货币供应量等。当CPI和PPI均出现持续下降并伴随货币供应量减少和经济衰退时,才能判断经济陷入了通货紧缩。CPI反映了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如果CPI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那么可以认为通缩压力正在增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用来衡量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价格变动情况,如果PPI持续下降,表明生产环节的通缩压力在增加,可能会进一步传导到最终消费品领域。
从整体物价水平角度看,郭田勇表示,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6%;4月份,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6%。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复苏的初期阶段,国内生产恢复较为迅速,农产品供应充足。由于需求完全恢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整体物价水平出现了阶段性的走低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保持了基本稳定的态势,4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了0.7%。
在金融运行方面,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3月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8%、12.7%和10.0%,这表明银行系统向实体经济提供的信贷支持有所增加,尤其是人民币贷款的增长,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活跃度,推动经济增长。
“总的来看,经济和金融数据反映出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增长较快,有效融资需求回升,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市场销售增长明显,说明我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郭田勇说,虽然现阶段我国整体物价水平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阶段性走低,但是宏观调控政策将会对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发挥有力的支持作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和供需关系的平衡,我国整体物价水平阶段性走低的现象将会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