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春秋周刊

雷锋加入少先队

余玮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01日   第 09 版)

1954年,雷锋在清水塘小学加入少先队(戴杰 摄)

雷锋《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登记表》(余玮 摄)

▲戴有红领巾的雷锋塑像 (杨擎宇 作品 余玮 摄)

雷锋生前的老师常业勤回到荷叶坝完全小学(现长沙市雷锋小学),见到少年雷锋的雕像,捋了捋塑像上的红领巾

▲“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雷锋

1954年6月1日,雷锋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在学校时,他是少先队大队的文体委员,是大队的旗手和鼓手。他多次向大家讲:“少先队是少年先锋组织,一定要做好团的有力助手。对每个人来说,我认为一辈子有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就是参加少先队、共青团和共产党三大光荣组织。”他还说:“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才能达到上述之目的……”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最终分别早早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三部曲”。

安庆乡第一个儿童团团长

“1949年我的家乡解放,那时候有个地下党员叫彭德茂,他把我从深山里面找出来了……”这是湖南雷锋纪念馆珍藏的一段雷锋生前录音的片段。在这段演讲中,雷锋提到的地下党员彭德茂,是雷锋的父亲雷明亮的生前好友,也是雷锋苦难童年的见证人、雷锋成长道路上最早的引路人。

彭德茂对幼小的雷锋一直热心相助。雷锋成为孤儿以后,更是关怀备至。雷锋一直觉得彭叔叔对他自己很好,因此他对彭叔叔很亲近,心里有什么大大小小的不明白的事情,都愿意去找彭叔叔问一问。彭德茂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对雷锋进行教育和培养。

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湖南省望城县获得解放。不到9岁的雷锋第一次以国家小主人的身份在家乡的土地上兴高采烈地欢迎解放军进城,这个昔日的小乞丐得到了政府的救济粮和衣物,分得了二亩四分田。

解放了,彭德茂成为安庆乡的农民协会主席。在他的部署和安排下,雷锋积极带头串联一帮穷小子,组建了安庆乡第一个儿童团,雷锋成为儿童团团长。首批儿童团团员陆续增加,最多时团员人数达到近30人。在那些日子里,简家塘一带宽阔的地坪和道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手持红缨枪的儿童团团员们列队操练的身影,都可以听到儿童团员们响亮清脆的口号声和嘹亮的歌声。

1950年夏,安庆乡政府决定免费送雷锋去读书。在开学第一天,时任安庆乡乡长的彭德茂给雷锋买了衣服、学习用品,并亲自送雷锋到龙回塘小学报名。

龙回塘小学李扬益老师接待了雷锋这个机灵活泼的小男孩,在报到册上写下了他的名字“雷正兴”。学校里正式上课的那天,雷锋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开始端端正正地学写“毛主席万岁”这5个字……

后来,龙回塘小学校舍(刘家祠堂)被派作他用。读三年级时,雷锋被乡政府安排到上车庙小学,读四年级时转学到向家冲小学。

谭礼老师从彭乡长那里,知道雷锋是个孤儿,条件很不好,就买了一些学习用具送给他。雷锋个子矮,谭礼安排他坐在教室的最前排。谭礼后来回忆说:雷锋上课非常用心,最爱听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这些英雄的故事,在他扑闪着的大眼睛里,总是流露着对英雄的敬佩之情。雷锋在作文里写道:“我要向英雄们学习,长大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在向家冲小学读书时的班主任老师谭礼曾回忆:一次,班上搞活动步行去长沙城青少年宫参观学习,当走到刘胡兰塑像前,老师讲“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题词时,雷锋自觉地向塑像鞠躬,接着又绕着刘胡兰塑像一圈,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情景也跟着跑了几圈,表达对英雄的热爱。

共和国第一批少先队员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1953年8月21日,这一组织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吸收7至14岁的少年儿童参加。从此,红领巾成为中国少先队的鲜明标识,“时刻准备着”这句嘹亮的口号也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1954年初夏,雷锋考入清水塘完全小学。当时,望城县团委决定在清水塘完小试点成立少年先锋队。学校发展新队员的好消息一传来,同学们上下顿时沸腾起来。班主任和校少先队辅导员组织同学们学习《中国少年儿童队章程》(此时《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还未公布),讲解红领巾的由来和意义,讨论入队条件,动员同学们以实际行动争做一名少先队员,早日戴上光荣的红领巾。雷锋是一个很上进的人,他严格要求自己,做事积极主动,他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在相关活动中,雷锋有了对共产党和少先队的进一步认识,他递交了入队申请书,不久得到了批准,成了班上首批发展的队员之一。

这年5月底,团中央正式颁布《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6月1日各大报纸刊发。此次颁布的少先队队章,内容包括:少年先锋队的性质和工作、少年先锋队队员、少年先锋队的组织、少年先锋队的奖励和处分、少年先锋队的标志、少年先锋队队礼、少年先锋队的呼号7个部分。校少先队辅导员组织同学们学习队章。雷锋就是在这年的六一儿童节、少先队首部队章刊发的当天加入少年先锋队的,因此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少先队员。

宣誓当天,雷锋站在队旗前,庄严地宣誓,然后辅导员把鲜艳的红领巾戴到新队员的脖子上。雷锋抚摸着胸前飘起的红领巾,无比激动。在代表新队员发言时,雷锋深情地说:“我心里有许多话要讲,但激动得一时说不出来。我是个孤儿,今天光荣地入队了,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孤儿不孤了。今后,我必定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争取更大的进步,做一个优秀少先队员。”

就这样,雷锋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从此,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刻苦学习,还乐于帮助同学,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是个品学兼优的阳光少年。他常对同学们说:“咱们的红领巾、红队旗,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要格外爱护才行。”

望城县第七区荷叶坝完小队部于1955年7月填写的有关雷锋《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登记表》的“入队时间”“入队地点”二栏分别显示,是“1954年6月1日”“清水塘完小”。

热爱生活的雷锋,从小就爱照相,在每个人生的重要时刻,只要有机会他都要拍照留念。如今,能找到雷锋的照片有500多张。其中,雷锋在故乡拍摄的照片,多是望城县铜官镇丽杰照相馆摄影师戴杰所摄。据考证,现存有13张有关雷锋的早期珍贵照片,系戴杰拍摄。加入少先队不久,雷锋就戴着红领巾留影过,这张照片就是戴杰拍摄的。雷锋因为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在校时被评为“毛泽东时代的好少年”。

少先队大队旗手的人生选择

1955年春,雷锋转学到离家相对较近的荷叶坝完全小学读五年级下学期。当时,这所学校还没有建立少先队组织,雷锋就成了这里唯一的少先队员。从此,他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常业勤曾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经常组织学生们搞活动,雷锋表现得格外积极。

雷锋的堂兄雷孟宣比雷锋长8岁,与雷锋朝夕相处十几年,是雷锋少年生活的主要见证人之一,也是雷锋少年时代无话不谈的挚友,后来任湖南雷锋纪念馆首任馆长。雷孟宣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说:“雷锋是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做过旗手、鼓手、中队委员、少先队代表,不管做什么他都充满热情,干得非常出色。他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同学看成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他活泼、机灵、好动,唱歌、演戏都有他的份儿,同学们都叫他‘浮鱼头’(雷锋家乡的一种爱把头露出水面的鱼)。”

常业勤回忆说:“那时我校还没有建立少先队组织,他一入校同学们都羡慕地望着他胸前的红领巾,他是学校唯一的‘种子’队员,不久上级团委批准在荷叶坝完小建立少先队组织,雷锋便成了建队中的积极分子,筹备建队工作。他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组织同学学队章、唱队歌,并鼓励同学交入队申请书,开展‘比、学、赶、帮’的活动。辅导员交给他的什么任务,他都能主动出色地完成。”

“六一”儿童节前,在雷锋所在班建立了一个中队,紧接着在全校组建了少先队大队部。

在少先队酝酿大、中队队委候选人名单的会议上,雷锋热情诚恳地一一列举了其他同学的优点,提议把他们推选为候选人,却没提及自己的半点成绩,更没流露自己“入队早、资格老”的情绪。当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致推选他为大队队委候选人时,他仍是那么谦虚,那么诚恳。在充分酝酿、民主选举时,雷锋以全票光荣地当选了。当队委干部分工时,雷锋又诚恳坦率地提出:“我愿当旗手,我要像解放军的旗手那样,当一名好旗手。如果需要鼓手,当鼓手也可以,服从组织安排。”经辅导员和少先队大队部集体研究,决定尊重雷锋本人的意愿。

这样,雷锋光荣地当选为大队委员,在荷叶坝读书期间一直是连任少先队大队旗手。他充分发挥旗手的作用,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好旗手。

据常业勤回忆,雷锋积极参加少先队活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他既是旗手,有时又当鼓手,每当活动结束,同学们纷纷回家,可他还得将旗鼓送回学校队室,天虽晚了,他从不辞劳累,也毫无怨言,他每次总是不声不响地做好了,才急忙赶回家。”

1955年,雷锋所在的荷叶坝完小成立了团支部,当时读高小的同学中有不少人达到了入团的年龄。为了在学生中发展团员,学校团支部成立了青年学习小组,动员青年学生积极报名。只有思想品德好、组织纪律性强、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才可以参加团课学习。雷锋最早写了申请书,是首批参加团课学习的学员之一。

经过团课学习,雷锋懂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那时还不叫共青团)的性质、团员的义务和职责等基本知识。他最早向团支部交上一份入团申请书,这之后,他几乎每周都要写一次申请。到1956年雷锋小学毕业时,学生团员才只有几个人,雷锋当时因为年龄小,暂时没有被吸收为团员。在别人入团宣誓的时候,他非常羡慕,宣誓仪式上请进步青年代表发言时,他抢先上台发言,他说:“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多么希望能站在团旗下光荣宣誓,我多么希望能成为党的得力助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团员。我这个孤儿能有今天,多亏了党和毛主席,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今天,我没有被批准,这说明我离一个团员的要求还有差距,但我决不灰心,决不气馁,一定争取早日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6年3月,荷叶坝完小根据县、区、乡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指示,作出决定,开展向“七一”党的生日献厚礼活动,其中有一个项目是研制矿石收音机。在那个收音机还是奢侈品的年代,在偏远的乡村小学,这绝对是一项高科技。少先队大队长吴强国和学生会主席潘春华负责组织攻关组,雷锋因为负责庆祝党的生日的文艺节目的排练,便没有被安排在研制矿石收音机的攻关小组,但他听到消息后,通过书面申请、口头表达,坚决要求加入这个攻关团队,他说:“我的一生都是党给的,谁也没有权力阻止我向党献爱心。”

由于态度坚决,雷锋参加了这个研制活动,并在关键时候起了大作用。首先是经费,雷锋组织同学们募捐,他带头捐了钱;再就是技术,他又和小组同学一起步行60多里路,到长沙找来图纸和零件。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绕线圈、焊零件、装天线、接地线……可到了调试的时候,无论怎么调,收音机都没有一点儿声音。这时,雷锋想起了他看过的一份参考资料,是讲矿石收音机两个圆筒线圈的最佳相对位置的。雷锋按资料上说的方法调整线圈、调矿石接触点,终于,收音机响了,雷锋笑了,攻关组的同学都跳了起来!“七一”那天,山沟里的人听到了北京庆祝党的生日的报道,听到了北京的声音。

入队、入团、入党,是雷锋曾经梦想的人生三件大事,他曾表示要努力加入这三大光荣的组织。他的同学刘中柱回忆,当时雷锋讲得最多的就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没有党就没有我,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956年7月15日,荷叶坝完小隆重举行第一届第一班高小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上,雷锋主动上台发言。他系着红领巾、穿着白衬衣,跑到台上讲了一番话:“……我响应党的号召,决定留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去当新式农民——决心做个好农民,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同学们,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竞赛吧!……”

历经6年求学之路,雷锋终于圆满完成了高小学业,由一个孤儿成为高小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一番话,不是雷锋一时情绪冲动,而是发自其内心的真诚表白,是他对未来人生的一种宣示,是对党和祖国、人民的郑重承诺。

雷锋离开学校时,依依不舍,但他的脸上挂着微笑,在他人生的道路上,他第一次自信地作出了选择。

雷锋回到了安庆乡,彭德茂乡长非常高兴,让他担任乡政府通信员,还兼任简家冲生产队的记工员。雷锋还担任了夜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教乡亲们认字。

后来,为了支持国家建设,雷锋从湖南到鞍钢参加工作。20岁,响应祖国号召,他参军入伍,并先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青团、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中,雷锋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志“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藏着两件心爱的东西:一条红领巾,一个少先队臂章。他从家乡到鞍钢,又从鞍钢到抚顺,这两件东西始终带在他身边。雷锋的堂兄雷孟宣生前回忆说:童年苦难的经历和新中国成立后得到的帮助,使雷锋对党、对人民、对社会充满感恩之情,“党的号召”和“祖国需要”是驱动他每一步人生选择的动力,雷锋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温暖奉献,不求回报。

从小学毕业那天起,在日后短暂的六年零一个月里,雷锋按照他的毕业誓言,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好农民、好工人、好战士的夙愿,终成为一名被历史公认的平凡而伟大的平民英雄。

部队驻地附近,有好几所小学校,上学、放学的时候,少先队员们见了解放军叔叔,不是敬礼,就是问好。雷锋每次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和曾经帮助他“天天向上”的组织。

1960年10月,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少先队组织的校外辅导员。他的工作任务很紧张,但他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者在大风大雨不能出车的时候,跑到学校去,和辅导员、队员们谈心。平日里,他也抓紧一切机会,从报纸上、刊物上搜集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故事,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一有工夫就讲给孩子们听。他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他,把雷锋当作自己知心的大朋友,愿意把心里话和遇到的事情讲给雷锋听。

1962年5月,共青团抚顺市委授予雷锋“优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这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定格在了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本文作者为雷锋研究专家、文献研究专家,武汉东湖学院特聘教授、《中华雷锋报》总编辑)

2023-06-01 余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4385.html 1 雷锋加入少先队 44,38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