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在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聚焦有形有感有效,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职能优势作用,既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做“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展现新作为。
固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圆心,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根本政治保证。圆心守得越牢,理论武装得越彻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也就越明显。一是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人民政协制度有效运行和民主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从新时代10年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中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二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主题教育,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体系,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组会议集体学习、主席会议集体学习、常委会会议集体学习、专题讲座、委员读书、委员培训等载体形式,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新情况、谋划新思路、提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扩大新共识、凝聚新力量,引导广大委员和界别群众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三是坚持强化政协党建引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充分发挥政协党组的领导作用、政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协组织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更多党外干部和各族群众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
立足协商议政这一主要工作,以高质量协商助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之基。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发扬民主、强化协商、促进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过程。要认真履行好职能,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广集智慧良策。一是强化调查研究基本功。树牢“不调研不协商、不调研不建言、不调研不议政”的理念,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要求,不断改进调查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线上调研、专题调研、联合调研、委托调研等形式,深入民族代表性强、群众意见集中、困难比较大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多解剖麻雀,掌握真实情况,加强综合研究,找准症结、提实意见,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协商建言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强化协商议政实效。围绕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议题,进一步选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协商活动、政协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建言献策,不断提高议政建言精度和准度,持续助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三是强化协商式监督的特色优势。加强政协民主监督,围绕党委政府已出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民族工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统筹用好会议监督、视察监督、提案监督等不同形式,务实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助力决策部署更好落地见效。四是强化协商赋能基层民族事务治理。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协商利民。积极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加强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助力地方治理厚植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既建言又践行,推动提升典型示范效应。
紧扣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这一中心环节,以共识增进团结。适应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新任务新要求,更加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更加需要各族人民进一步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持续面向政协委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委员履职活动中,发挥委员讲堂、委员读书、委员宣讲等载体作用,搭建委员行动这一平台,统筹用好协商会议活动、专题视察考察、走访看望、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等形式,教育和引导政协委员带头深入理解、支持和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二是持续面向社会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数字化赋能政协履职,综合运用各级政协报、刊、网、号、屏、端等宣传媒介,深化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团结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持续面向海外广泛凝聚正能量。丰富团结联谊载体,建立健全侨胞代表参加有关协商活动、视察考察调研、会议论坛、重要节日和纪念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发挥好各国侨胞的纽带作用。优化政协对外交往方式方法,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政治组织、媒体智库等友好往来,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宣介民族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
发挥政协委员这一主体作用,以模范行动彰显责任担当。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工作的主体,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代表性强、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独特优势,有责任、有义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履职尽责、争当模范。一是当好思想政治引领员。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大是大非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廉洁自律,弘扬优良作风,切实在政协工作中当主角,在本职岗位上作表率,影响和带动界别群众特别是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充分用好各类、各层级宣传载体平台,以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说服人、以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引导人,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家喻户晓、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植根心灵,引导界别群众更好理解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是当好界别群众服务员。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突出界别优势作用,用好界别工作室、委员联络工作站(室)、基层议事厅(室)、有事好商量等平台载体,深入界别群众特别是民族地区群众,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让各族群众感到政协委员离自己很近、很亲。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本文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广西研究基地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