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统战新闻

运用中华历史文化厚植“三交”根基

王新军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24日   第 03 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历史,实质上是各民族交融汇聚,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大历史。坚持以历史为脉络,以文化为积淀,以宣传为导向,不断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根基,已经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期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我国各民族文化深深扎根中华文明沃土,形成了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目前社会上不乏简单认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是战争驱动、空间合并、王权更迭的偏见,存在着歪曲虚构历史事实、夸大民族文化差异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给群众造成错觉和迷失。

为此,建议:

一、以群众身边涌现的鲜活实例增进“三交”活力。回溯近百年来我国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正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民族团结之歌。“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三交”立场,急需重回生活、找准自我定位。要从各族群众身边的人树起,从群众身边的事讲起,用群众切身感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周边鲜活的实事案例,宣传引导“三交”政策、文化、特色和成效,引发共鸣、促进共识。宁夏最大的“民族之家”闽宁镇,是当时由西海固贫困群众在政府号召组织下移民搬迁到贺兰山脚下共同建设的,2021年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就是讲述和演绎移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改造荒滩、开拓家园的奋斗故事。这个容纳了6万多人口的新兴镇区,回汉群众相邻而居、共同生活,交往交流交融20余年,培植出了文明富裕的民族团结之花。2004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裕西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兰花退休后,牵头成立“王兰花热心小组”,周边群众不分民族,只要遇到困难,就会尽心尽力相帮,十几年如一日,热心奉献、志愿服务,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化,促进民族团结之花落地生根。宁夏西海固,包括中南部9个县区,聚集了宁夏近六成回族人口,山大沟深、生态脆弱,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长叹“苦瘠甲天下”,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浇灌下,胜利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各族群众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由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二、全面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三交”历史文化挖掘整合。中华民族“三交”历史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为夯实“三交”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依托这一优势,坚持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安排,全方位引导摒弃民族“三交”历史单纯战争化的偏颇,秉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专门组织加强对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与尺带珠丹、细君公主入藏等和顺民族关系、促进民族经济交流、推动民族地区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水平提升、体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历史过程的深入挖掘整理和系统研究创作,并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和信息方式予以充分展现。积极整合唐代以来涌入中原的沙陀、吐谷浑、党项、契丹等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步与其他民族融为一体、蒙古族人口大量进入我国北方后转为定居农耕人口等史实,生动诠释中华民族交流融汇的文明与辉煌。创新运用现代数字科技挖掘还原“茶马互市”“绢马交易”“丝绸之路”等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依托和载体,诠释我国多样的民族成分与多彩的社会生活。尽快适应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迅速兴起的时代潮流,以“短”“平”“快”的方式,挖掘推出可视可感可互动的胡服骑射、徽班进京、“元前无北京”等映射民族文化交融的短视频,拍摄创作西北各民族传唱的“花儿”、南方多民族崇拜火等鲜活体现各民族兼容并蓄的系列题材剧,弘扬主旋律,占领舆论宣传制高点。

三、着力加强“三交”历史文化宣传区分化管控。持续深入组织开展“清朗·整治不当网络宣传”专项行动,切实防止极端的“三交”历史论调,加强对有关媒体平台歪曲历史、虚构民族史实的题材剧、网红剧,以及诋毁“三交”的低俗娱乐活动的整治。正确区分学术研究和历史结论,坚决杜绝将未经审定的“三交”学术研究成果当成历史结论夸大宣传的现象,坚决防止对“三交”历史定论随意区分不同学术观点、划分受众界限的行为。有效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管控制度,主动过滤有害内容和错误言论,有效防范泛文化包装之下的“三交”历史虚无主义侵害。多措并举,以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引导社会有效传承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优秀历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宁夏区委会主委)

2023-05-24 王新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3897.html 1 运用中华历史文化厚植“三交”根基 43,8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