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带动协会69个理发店、280名发型师志愿者,与全市26个社区、360名行动不便人员签订“一对一”服务协议,开展活动300余场、服务居民3万余人次……这是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政协“我们·长友理”刘景铸委员工作室交出的暖心“答案”。
蚌埠市瀚林银座西区15号楼,是刘景铸委员工作室所在地。这里不光是温暖人心的“服务室”,还是社情民意的“收集站”。
借助蚌山区政协“委员进社区”履职平台,刘景铸经常对群众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针对不少居民群众反映机动车“停车难”、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刘景铸撰写提案,助推将城市智慧泊车与路灯杆充电桩“合二为一”。
委员工作室是政协学习交流的新载体、联系群众的新纽带、协商民主的新路径、团结联谊的新平台,如何拓宽其作为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作用?
一直以来,蚌山区政协坚持把委员工作室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坚持群众在哪里,委员工作室就建在哪里;群众有什么需求,就建什么主题的委员工作室。在总结“我们·长友理”刘景铸委员工作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蚌山区政协又相继成立“我们·幸福花”“我们·一家亲”等界别委员工作室,不仅丰富了委员们的履职形式,“我们+”也成为政协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亮丽品牌。
“蚌山区政协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把委员工作室作为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区政协主席石艳表示,成立委员工作室,就是希望以界别活动为载体,将界别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李扬 刘清鸿 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