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春秋周刊

梅氏一门三英烈

徐涛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04日   第 10 版)

梅子明

梅竹樵

梅福星

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烈,在安徽省凤阳县,梅子明、梅竹樵、梅福星一门三英烈的名字被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革命事迹,被后人代代相传。

梅子明:55岁投身抗日洪流

梅子明,安徽泗县人,幼年随父逃荒到凤阳县红心铺落户。由于全家人的勤劳,生活逐渐好转起来,成了当地一个富裕人家。梅子明不忘幼年时期的艰辛,经常教育家人“讨饭人到门上要客气对待,要给一碗饭或一个馒头,有热的给热的,没热的就给冷的”。由于他经常乐善好施、周济四邻,在当地有着很好的声望。梅子明没念过书,但性情豪爽,善交朋友,在壮年时加入了帮会组织,并在帮会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结交了大批社会各阶层人士,徒子徒孙一度达到数千人之众,被人们称为“子爷”。

1939年,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纵队开赴定远、凤阳、嘉山一带进行抗日游击战,同时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开展统战工作。团长成钧得知梅子明在当地的威望,于是亲自到梅子明家拜访,希望他参加抗日工作。梅子明虽然当年已经55岁,但完全接受共产党、新四军的主张,不仅支持儿子梅竹樵继续革命,自己也毅然加入抗日洪流。他利用帮会长老的身份出面,积极展开联络工作,广泛联系各阶层人士,动员他们为新四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捐献枪支弹药和活动经费,并动员了不少青壮年加入了新四军。

为了给新四军提供情报,梅子明在得到中共党组织的批准后,把一批具有爱国心的徒子徒孙安插到淮南津浦铁路线上的多个日伪军据点里。中共地方组织和新四军部队很快摸清了津浦路沿线日伪军碉堡和据点的人数、枪支弹药及其变化情况,只要日军一有军事行动,新四军就能马上采取对策,让日军疲于奔命、处处挨打。

此外,梅子明还亲自出面,进行伪军中下级军官和各地伪保长的策反工作。在他的劝说下,不少伪军弃暗投明,各地伪保长也纷纷改为“白皮红心”,为抗日出力。梅子明曾委托凤阳县开明士绅梅铨民,去石门山做两个绿林头领的工作。通过梅铨民劝说,两人不久就走上了抗日道路。伪军大队长金旭东,率部驻守凤阳县红心铺据点。梅子明派红心铺商人任书樵和徒弟张承德两人去做金旭东的工作,向他宣传抗日的道理。后金旭东带着大队人员和109支长短枪、2挺机关枪投向新四军。

1939年12月初,刘少奇路过定远县,曾特别接见了梅子明,赞扬他的革命热忱和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刘少奇离开皖东去苏北之前,特地将自己的坐骑送给梅子明,以感谢他为抗日所作的贡献。

当时,新四军往来于从津浦路东、路西地区。日伪发现后,就在津浦路沿线加强了封锁。梅子明得到消息后立即出面,和其他开明士绅共同出面,成功地说服了一些据点的伪军,再次疏通了津浦路东西间的道路,并开辟出一条“安全走廊”。此后,路东、路西新四军部队和干部不仅夜间可以通行,就是白天也能通行,连新四军过路的足迹以及军马、骡子的粪便,伪军都帮助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免被日军发现。1940年4月1日,刘少奇率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干部从津浦路西返回路东时,也是从这条“走廊”通过。

1941年,梅子明加入共产党,但未公开党员身份,由当地党的领导人单线联系,成为“路西地区唯一的一名中共特别党员”。1941年9月,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召开临时参议会,梅子明当选为副参议长。新四军第二师师长罗炳辉和政治委员谭震林曾专门给梅子明写了信,信中深情地说:“子明副参议长,你这次当选为路西参议会副参议长,我们非常赞同。你同各阶层有联系,在群众中颇负声望。在你领导下,参议会工作将来定有很大收获。像你如此高龄,尚能为国家民族尽力,真是难得,诚所谓老当益壮也……”

解放战争期间,梅子明担任苏皖边区参议会驻会常委和华中分局驻鲁办事处党委委员。他不顾高龄,继续四处奔走,为革命出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子明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委员。合肥解放后,组织上调他负责民政工作,但梅子明考虑自己已66岁,于是主动请辞。1950年8月因积劳成疾病逝,享年66岁。

梅竹樵:“革命的‘樵夫’”

梅竹樵是梅子明之子,学名兆芹,安徽凤阳县红心铺人。梅子明非常喜欢竹子,也希望儿子梅竹樵像竹子一样,有一身正气,一副洁骨,故给儿子取名“竹樵”。梅竹樵参加革命后,曾多次说:“我甘愿做一个革命的‘樵夫’。”

梅竹樵在凤阳第七高小读书时,学习成绩优良,尤其是练得一手好字,深得老师的喜欢。梅子明精通武艺,经常教授梅竹樵拳法。梅竹樵经勤学苦练,掌握一手好拳路,身体矫健,动作敏捷。初小毕业后,梅竹樵,升入省立第四中学。

1929年,梅竹樵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红心铺支部宣传委员,并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2年8月,由于叛徒出卖,致使凤阳党组织遭到了惨重的破坏。梅竹樵辗转到南京等地,寻找党的组织。1936年10月,梅竹樵回到红心铺,以做生意为掩护,进行地下交通联络工作。

抗战全面爆发后,1938年冬,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第四工作团到凤阳,在凤阳棋盘路一带建立了抗日游击队,设4个大队,梅竹樵任大队长,活动于红心铺一带。同年,谭希林带领部队来到红心铺,与梅竹樵联系,很快建立了党组织和武装。此时梅竹樵的游击大队发展到200余人,并建立了区乡政府以及群众团体。梅竹樵率部镇压土顽、打击日伪,取得了不少胜利。1939年冬,梅竹樵领导的游击大队编为新四军四支队14团的一个营,梅竹樵任营长。1940年,梅竹樵任中共定凤嘉县县长兼县独立团团长。1941年,凤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恢复,梅竹樵改任中共凤阳县县长兼独立营长,后调任中共定远县县长兼支队司令员,其间,曾多次率部英勇作战,击退了日伪的多次进犯,歼敌众多,受到罗炳辉、谭震林等新四军首长的表扬。

1942年,梅竹樵任中共定凤嘉县县长兼独立团团长。1945年,梅竹樵改任定远县县长、县总队队长。抗战胜利后,梅竹樵被组织上送到华东局党校学习,学习结业后任苏皖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期间,梅竹樵率干部大队进入豫皖苏解放区,任第三分区支队司令员。7月20日,梅竹樵在赴任途中,在河南永城县官塘、李集一带与国民党军遭遇,梅竹樵率战士沉着应战,连续打退敌人三次进攻。但敌人援军赶到,很快形成合围之势。危急中,梅竹樵下令让伤病员和马夫先撤,自己带一部分战士阻击,还把心爱的战马让给马夫骑。伤病员和马夫脱离了险境,梅竹樵却陷入了敌人重围。他身负重伤仍英勇战斗,最后英勇捐躯,时年44岁。

梅福星:牺牲时年仅15岁

在梅竹樵的帮助下,其家庭成员先后参加了革命。梅竹樵的妻子周梅也加入了共产党,任凤定嘉县妇联主任。他们的子女也被送到革命队伍接受锻炼。梅竹樵带领全家干革命,受到许多首长和同志的称赞。对此,罗炳辉等新四军首长曾称赞说:“都像梅竹樵一样,革命会早些成功。”

梅福星是梅竹樵长子,幼年时深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爱憎分明,向往成为一名革命战士。1938年冬,梅竹樵将年仅13岁的梅福星送到新四军四支队八团,在教导队小鬼班里学习。在庐江东汤池学习毕业后,梅福星被分配到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任青年干事。梅福星年龄虽小,但“能说会写,能歌善舞,又善于团结教育青年战士”,所以,很快就成为一名出色的政工干部。数月后,梅福星被调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参谋部工作。梅福星长得很像父亲,聪明好学,十分勤奋,战友们都很喜欢他。

1940年9月,江北指挥部参谋长赖传珠前往淮北视察部队,梅福星随同前往,视察后从洪泽湖东南沿的蒋坝经三河南下时,与“扫荡”的日军遭遇,战斗中,梅福星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15岁。

(作者系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

2023-05-04 徐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848.html 1 梅氏一门三英烈 42,84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