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屈原的作品及精神一直滋养着后世文人。他光耀千古的天才之作《离骚》,却很少有当代读者全篇诵读下来。同样,除端午节外,很少有人能清晰完整地勾勒屈原的一生。熟悉与模糊之间似乎为屈原增添了其他中国古代作家所没有的光彩。“楚辞”又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诗歌样式,“楚辞”奇文郁起,启发着历代文学作品。日前,从“熟悉”入手,考辨屈原生平、分析其作品艺术的《屈原及楚辞研究》出版,该书是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新著。方铭介绍,本书即是在尝试解决阅读的“模糊”之处,并最终回归“熟悉”,以探究屈原文化价值的现代意义。
方铭在本书中于楚国世系中考辨屈原生平,结合史料认为屈原被“放流”并非刑罚意义的“流放”,从身世论、作品论、思想论三个方面分析了屈原的精神文化价值。同时,他还依次分析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的内容及艺术特色,探讨了屈原精神的现代意义;不仅还原历史中的屈原,还关注后世对屈原的诠释,揭示屈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