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夏周末

王阳明的心学及其现代价值(上)

张立文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8日   第 07 版)

一、宋明理学 理心气学

宋明理学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和哲学思想的“造极”期,是儒释道三教融突和合的精华。唐以来就希望把中国的儒释道融合起来,当时提出来一个文化整合的方法,叫作“兼容并蓄”。但是唐代的200多年到宋代前60多年,并没有真正把儒释道三教融合起来而构建出一个新的哲学理论体系。为什么?因为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发生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时候,中国原有的伦理道德被破坏了,人们的价值理想也丧失了。精神没有了寄托,灵魂成了孤魂野鬼,没有一个落实的地方。

到了宋明理学,怎样化解当时伦理道德的衰坏和价值理想的丧失?怎样把儒释道三教融合起来?怎样落实“兼容并蓄”的方法?方法受价值观的支配,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当时,程颢提出:“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乃是自家体贴出来。”可以查一下,《庄子》和《礼记》中就有“天理”两个字。那么为什么程颢讲“天理”两个字是自家体贴出来的?乃是他自己把“天理”升华为形而上本体论的理论思维。他把儒释道兼容并蓄的方法落实到了“天理”上,构建了一个理学的理论思维体系。从这点可以看出,一种方法需要落实到一个实在的层面。不同时期、不同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因此,程颢对天理的体会和理解与过去也不一样,进而他能够将“天理”两个字构建出一个思想逻辑体系。

宋代实行佑文政策,对当时的学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学术多元、学派林立、大师辈出,出现了哲学理论辉煌的新时代。当时北宋有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王安石的新学、司马光的涑学以及苏东坡父子的蜀学。到了南宋,出现了朱熹的理学派、陆九渊的心学派、张栻的湖湘学派、叶适的事功学派、吕祖谦的金华学派。这时演讲与学术讨论非常盛行。比如朱熹和陆九渊有“鹅湖之会”。朱熹和陆九渊两派展开了争论,两派的思想很不一样。陆九渊批评朱熹“支离事业”。这个“理”在哪里?你一物一物地格、一书一书地格,就成为支离。陆九渊说自己是“易简工夫终久大”。可见当时学术讨论的氛围很浓厚。

什么是“理学”?“宋明理学”是什么?这需要搞清楚。有人讲宋明理学是个浊流,是污泥浊水的一个时期。我们对宋明理学必须有个理性的认识。可以肯定地讲,宋明理学是一次思想的解放。从汉到唐,奉行注疏之学,死守“师法”“家法”。对于经典,若汉代的人做了注解,那么唐代就不能再做注了,只能做注的注,叫做疏,“疏不破注”。我们知道,古人认为五经都是圣人之言,是神圣不可改的,只能按照圣人讲的话来说。但宋人为什么能够思想解放呢?他们认为五经不一定是圣人之言。譬如说《诗经》,有很多是恋爱的诗;《尚书》,是政府颁发的告示;《周易》有的不是圣人之言;《春秋》是“断烂朝报”。这样就把原来人们思想中不可动摇的“五经”,像五座大山一样,把它们推翻了。在这种思想风气下,朱熹以“六经注我”的方法,通过做注解,发挥自己理体学的思想,不仅自己做注解,而且自己来补经。譬如说《大学》当中的“格物致知”没有解释,朱熹就自己补上了解释,体现了一种思想的开放。

从宋到明的学术思想,我们叫宋明理学。其实宋明理学不仅到明为止,甚至到了近代,近代的新儒家也是继承宋明理学而来的。宋明理学从主流来说,基本分成三派:一派是二程到朱熹的理体学派,一派是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体学派,一派是张载到王夫之的气体学派。为什么这样讲?按朱熹的话,即使天地都陷了、没了,这个“理”还存在,所以他是以“理”作为最高哲学概念的。陆九渊讲,这个“理”不是在外面,而在“心”中,所以“心”就是“理”,开启了心体学派,由王阳明所继承。从张载到王夫之,“气”是最高的范畴。王夫之认为,“理”就是“气”的条理。三派对“理”有不同的认识,其关注的问题在于:“理”是客观的,是在心外的,还是在心里的,还是说是“气”的一种条理?对于这些问题,三派互相探讨,互相批评,互相切磋。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著名哲学家)

2023-03-18 张立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392.html 1 王阳明的心学及其现代价值(上) 40,39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