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变为实际行动,找准方向,精准建言献策,是政协委员必须做好的工作。
近年来,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大家聚焦的热点。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自贸区成为撬动我国新一轮开放的支点,从上海自贸区破土,到全国21个自贸区形成雁阵,随着自贸区迈入了10周年,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需要集智聚力。从2012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围绕自贸区开展调查研究,从不同角度鼓与呼,今年将就进一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强化法治保障、建立联动机制提出建言。
提到自贸区,另一个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进博会,也需高度重视。从2018开始至今的5届进博会,我年年都去调研,进博会越办越好,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不仅为中国所需,更为世界所称道。在进博会实践已经充分展开的背景下,提供法治支撑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要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围绕进博会专门出台相关条例。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基本力量,面对国内外日趋复杂的环境,千方百计地保护市场主体,关系到中国经济大船行稳致远。2020年以来,通过密集走访的200余家企业,大家努力向上的顽强韧性令人感触颇深,同时也看到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我们需要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更大力度推动三个平等——地位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更大力度提升服务能力。
(委员记者系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邀请支持:本报记者 杜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