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艳华
近日,笔者看到一则教育新闻:在四川邛崃一所小学的课堂上,来自二年级老师朱芸霈的神秘小纸条,让孩子们的眼里瞬间燃起了光。他们有的欢欣雀跃,有的满眼笑意,有的腼腆看向讲台……朱芸霈用饱含鼓励的“悄悄话”,肯定学生们的优点与进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是唤醒、鼓励”。
表扬和鼓励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表扬和鼓励给予孩子的是成功和快乐的体验。我们发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小时候,每当他们的某一个行为表现优秀并及时得到赞扬和肯定,孩子就会不断重复该行为,期望得到更多鼓励和夸赞。从心理学来看,他获取的是正面的积极的信号,因此,表扬和鼓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让孩子对某一特定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成功和快乐又让他产生自信,这对孩子一生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关系重大。在过往的采访案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科学家、艺术家长大后从事某一项职业并取得成就,都源自某位老师或者家长在他小时候不经意的鼓励。
笔者发现,朱老师写给每个同学的小纸条非常个性化,具有“专属性”,比如,“认真又专注的小娴,你就算坐在最后,也好闪亮呀!”“自信地回答英语的Vicky,在闪闪发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花木一样,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显然,朱老师是一位深谙教育规律和儿童心理的优秀教师。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摸索出了成熟的学科教学经验,在鼓励孩子的方式方法上也在不断探索。比如,根据学生的班级表现,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励“你好棒”“礼仪之星”等勋章,并通过“勋章积分”等形式,激励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不断进步。相比这些“批量化”的鼓励和嘉奖,朱老师在个性化鼓励的做法上,以具体的事件和场景为基础,孩子很快体悟到自己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促进了师生关系。
在网络上,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午间休息时,有学生悄悄在老师桌上放了个“开心橘”;学生们佯装“打架”,把老师“骗”到教室,齐唱生日歌,祝福老师生日快乐。这些美好的瞬间,是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会感到和教师平等交流,对老师也会产生信赖。师以诚感生,生亦以诚应之。而这些也都会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记忆中的美好瞬间。
如何激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提升自信,进而反哺师生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少一点儿套路,多一些真诚”。相信,一个个性化的小纸条,撬起的是孩子的自信和未来人生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