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择时用药”,即是利用人体具有生理性节律活动和病理性周期变化以及这种活动变化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对药物所产生的时间效应等特点,通过选择最佳服药时间,使之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疗效并减免毒副作用和减少使用剂量的一种治疗方法。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对择时服药积累了不少经验,一天中某类药物在不同时间段发挥效用的最优时间,就是对这个中医理论观点的验证。
功效不同,用药时间有别。发汗解表药宜上午服用,赖人体阳气于上午升发之势,发挥药物解表作用;催吐药选早晨或上午服药,与气机升浮之时相吻合,药得相助,取效便捷;里药宜下午用药,以利用人体午后阳气内敛,阴气沉降之势发挥药物作用;驱虫药、泻下药、逐水药,为了使药物很好地在肠道发挥作用,可于空腹时服,如使君子、大黄等;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可延长药物与胃的接触时间,发挥最大疗效;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食后服,胃中食物较多,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安眠药则应在睡前服。
因毒副作用,调整用药时间。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乳香、没药等宜在饭后服,以减轻副作用;有些含乌头的剧毒药,一般1天只服1次,不愈者次日再服。
顺应自然,择时用药。据一年中四个季节的寒热而用药。《素问》有记载“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等治疗原则。主张寒凉之气主令之时,当慎用寒凉性药物;同样温热之气主令之时,则当慎用温热性药物。同样,随季节变化,人体的阴阳在一年中也会规律消长,因此用药治病,即便是养生,都要据四时之气的变化进行调治,即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冬季发作时宜消炎平喘对症处理治其标,而到夏季尽管病人临床症状不重或基本没有,但如能嘱其坚持服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治本之药,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冬病夏治”顺应四时阴阳调理之意。
准确地掌握“择时用药”规律,因时制宜,使药物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化,可减少用药盲目性,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促使病情转愈,判断疾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提示我们,临床用药不仅要考虑剂量,还要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收到中药治疗的最佳疗效。
(北京积水潭医院主管药师 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