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茂林 本报记者 韩 冬
34个寒来暑往,12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用一份炽热的爱,点燃大山之巅民族小学的知识之光,他用一份滚烫的情怀,播下山村学生知识和理想的种子。他是一名政协委员,也是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洛亥镇高腊村民族小学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杨顺林。
杨顺林动情回忆:儿时的自己刚入学时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遇到了一位改变他一生的好老师。为了让他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老师将教师宿舍让给他住,自己每天步行回家。在寒冷的冬天,看到步行到学校的老师鞋子沾满泥巴、衣服被雾水打湿,杨顺林幼小的心里便种下一粒种子:我也要当一名老师。后来,他如愿以偿考上宜宾市第一师范学校第一届民族班。
随着知识的增长,杨顺林越来越感到,苗家贫穷是因为落后的思想,苗家要觉醒,必须依靠教育。于是,杨顺林主动要求到珙县的民族学校任教。毕业后,他如愿进入洛亥镇高腊村民族小学。这一干就是34年。
马雪梅是高腊村民族小学2014届学生,父亲不识字,弟弟年幼,爷爷奶奶年迈多病,妈妈忍受不了家中的负担和贫穷,悄悄地走了。杨顺林知道后,心揪了起来。之后,他到马雪梅家的次数更多了,每次都会带一些好吃的,和孩子聊聊天,辅导家庭作业,给姐弟俩讲苗家的故事,也说说外面的世界。在杨顺林的悉心关照下,马雪梅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多次面临辍学的马雪梅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
然而,小学毕业后,马雪梅还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为此,杨顺林多次和马雪梅父亲沟通。他绞尽脑汁,终于在孩子辍学一年后,联系到一家爱心企业,负担起孩子的全部学费。2021年,马学梅以优异成绩被西南科技大学录取。拿到大学通知书那天,马学梅哽咽着向杨顺林深深地鞠了一躬。
其实,这样的故事在高腊村经常上演,因为杨顺林的努力没有被迫辍学,最终考上大学的孩子就有十几个,受到杨顺林帮助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
“最让我难过的就是曾经的学生牵着自己的孩子到学校报名,看到依旧贫困的他们,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助感。我明白,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于是,杨顺林一边鼓励代课教师自修,一边鼓励自己的学生报考师范学校。在杨顺林的鼓励下,通过考试转正的代课教师及报考师范学校后走上讲台的学生就有40多人。
2021年底,杨顺林光荣地成为第十一届珙县政协委员。2022年4月,杨顺林被评选为“宜宾好人”。同年6月,杨顺林又被评选为“四川好人”。面对荣誉,他总是说:“荣誉不是终点,我将继续前行。”
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杨顺林在坚持继续巩固和做好基础教育工作外,还利用周末、节假日,走访基层学校,了解师生及群众诉求,围绕乡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为进一步巩固民族教育、发展民族教育、振兴民族教育鼓与呼。杨顺林说:“我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我要在大山里开一扇窗,引导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杨顺林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他正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他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他将继续用爱与责任坚守三尺讲台,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为党育人”的时代脉搏,在工作中力求做到细致备课、认真讲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将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活动,并立足本职岗位,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珙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是大山的儿子,大山养育了我,我要报答大山,感恩大山。”杨顺林用34年的坚持,践行着他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