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成都经济运行情况——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17.5亿元,成都经济总量进入“2万亿俱乐部”。消息传来,成都市广大政协委员倍感振奋,大家一致认为,过去的五年,是成都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书写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崭新篇章。
五载砥砺奋进、五载硕果累累。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政协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引领推动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市政协团结带领广大政协委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凝聚共识,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
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五年来,市政协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发挥经常性学习制度体系作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2022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市政协把迎接中共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首要政治任务。举办了“凝心聚力绘新篇—喜迎党的二十大”书画展等系列活动,积极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市政协党组带头学习宣讲,举办市政协委员暨机关干部专题读书班、委员座谈会、机关青年干部座谈会、理论研讨会等深入学习领会。同时,在政协网站和新媒体推出“学报告·谈体会·听政协委员说”“主席访谈”等专题专栏。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在全市两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中掀起学习讨论热潮。
在十五届市政协委员暨机关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读书班上,委员们认真聆听专题辅导报告、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委员们纷纷表示,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刻,通过本次学习培训,进一步领会了报告中蕴含的重大创新点和关键点,接下来,还将在学深悟透上持续用力,围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落地落实,扎实履职、有效作为、多作贡献。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调研,在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市政协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省市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在深入开展“牢记嘱托·同心奋进”委员读书活动中,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赴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和三苏祠现场体悟;举办区(市)县政协新任主席会议成员和新增补市政协委员读书班;围绕数字新基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等议题深入调研,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奋进力量,把殷殷嘱托转化为自觉行动,把战略擘画转化为美好现实。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印发后,在市委的全力支持下,市政协深入研究贯彻《意见》内容,不断深化对政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结合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等,对标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督促指导区(市)县政协规范设立“三办六委”或“三办七委”,因地制宜设立委员联络服务中心等工作机构,健全工作制度体系,推动市县两级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解决取得重要进展,全市政协工作得到有力加强、有效改进。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履行好政协职责,基础在委员,潜力在委员,关键在委员。”市政协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政协党的建设若干意见》,以政协党的建设引领政协自身建设,市政协推动设立9个专委会分党组,指导专委会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区(市)县政协设立机关党组,健全发挥党员委员示范引领作用等制度机制,推动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有效覆盖。通过制定《联系委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市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完善同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联系协作和联合履职机制……构建起覆盖政协党的建设、履职工作、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等的制度体系,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切实激发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和担当。
据统计,市政协共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市政协学习会等集体学习活动220余场次,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成都足迹现场教学、“学党史·筑同心”主题读书活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专题学习等主题活动60余场,引导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筑牢各族各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
助建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五年来,委员们群策群力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明晰双核发展定位共建新兴产业格局、推动成渝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平台建设、协同发展跨境公路铁路航空物流等提案,助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每年的市政协全会上,“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都是高频词。在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联组会上,委员们就“持续提升科研力度,建设‘双城经济圈’创新极核”“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等与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展开面对面交流。委员们饱满的热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给施小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施小琳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纳、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并务实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2022年初,成都市委将“建设制造业强市,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带动能力”这一课题交由市政协。市委有号召、政协有响应、委员有行动。接到课题后,市政协高度重视,迅速组建了协商筹备组,针对不同领域成立了14个协商课题组。
为摸准摸透全市制造业发展情况和存在困难,课题组不仅与市级部门深入交换意见,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还分别带队赴区(市)县开展专项调研,赴重庆市开展学习考察,并向广州、深圳、杭州等市政协函调,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最终形成意见建议26篇。
在10月14日召开的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建设制造业强市,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带动能力”专题议政性协商会上,与会人员紧扣协商主题务实建言,内容既针对全市制造业产业生态,也包含该市“建圈强链”行动涉及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无人机、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新型显示,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等21个方面。这些建议意见,为市制造强市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制造业大会、出台制造强市政策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为全市加快形成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也明确提出“提升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城市治理三大能力”。
如何不让大量科技成果“束之高阁”,又如何让市场找到使用的先进技术?怎么才能打破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转化“堵点”、让科技优势更多地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2022年初,市政协将“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高质量发展”作为政协2022年度协商的重要选题,组织全国政协和省、市、区(市)县政协近40名委员和专家学者,组成课题调研组,赴在蓉高校、科研院所、科创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从供给侧、需求侧、转化服务侧、政策法规和保障机制4个方面实地调研。
6月16日,成都市委专题会议室内气氛热烈,省、市、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施小琳及22个部门单位负责人围坐一堂,围绕“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畅所欲言。大家从“创新体制机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搭建中试平台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整合升级服务平台 大力推广概念验证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既有前瞻性又有专业性的宝贵意见。
“有关部门要逐一梳理,把大家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施小琳立即作出安排。
聚焦中心任务深入协商
为成都改革发展稳定汇聚智慧力量
市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
五年来,市政协紧扣市委工作重点和重要决策部署,深入调查研究、务实协商建言,有效提升政协工作服务全市中心大局的贡献率。
“十三五”时期,中共四川省委提出了“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战略部署。在此区域发展新格局下,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提上了日程。
从2019年开始,在成都市政协的倡导下,四地政协组织建立了成德眉资四市政协协同履职机制,围绕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组织委员、专家成立课题组,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共兴、公共服务对接共享为切入点,就创建同城化指数、应急联动同城化发展、交通同城化建设、协同建立农产品安全供给体系等课题,常态化开展调研协商30余次,多项建议意见得到四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做大做优做强制造业已成为成都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赢得竞争主动、维护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
聚焦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市政协先后召开了制造强市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组织开展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等对口协商、界别协商,调研建言航空制造业、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助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实体经济支撑。聚焦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市政协组织相关界别委员就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5G+”产业、数字医疗标准化等建言资政,助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聚焦加快培育产业发展生态,委员们在市政协的引导下就产业功能区土地有效供给、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产业社区等调研建言,促成标准厂房建设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出台,助力提升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如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在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天府空港新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4项重点调研中,委员们视察监督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两港三网”建设,协商建言国际化营商环境、“金青新”大港区、国际对外交往中心建设。同时,市政协还积极协调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发挥渠道畅通优势,通过提案等方式为成都争取支持,促成成都纳入“本外币一体化”试点城市、成都中欧班列获准提供新能源汽车整车运输服务,助力增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能级。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我们制定提高提案质量的实施意见,探索提案办理结果清单机制,开展年度优秀提案评选表彰,实现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双提升。”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市政协共征集提案4803件、立案3878件,157件优秀提案获得表彰,提案中许多意见建议吸纳到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中,为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守为民情怀、反映群众呼声,通过社情民意信息反映渠道强化舆情汇集和民意表达功能,也是市政协一直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五年来,市政协共征集9093条、编报2107条,其中被全国政协和省政协采纳486条,推动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防范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科学落实“双减”政策等民生问题得到关注和解决,关于高原病防治、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等471条社情民意,被全国政协、省政协采用。
一次次协商活动,一条条真知灼见,在助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委员们收获了累累硕果。正如委员们在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后达成的共识——政协发挥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说得准”,只有把质量导向鲜明立起来,提高建言资政的靶向性、精准度,建所需之言、议关键之政,才能有效提高政协工作服务全市中心大局的贡献率,以“高言值”体现政协“高价值”。
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为建设人民城市“幸福样本”倾情出力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
五年来,市政协坚持把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履职出发点、落脚点,积极协助党委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协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力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样本”。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自此,成都坚定把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
总长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据悉,在其建设过程中,市政协连续两年组织70余名全国、省、市、区四级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天府绿道建设,召开了“市政协专题视察天府绿道建设协商座谈会”,所形成的《关于天府绿道生态价值转化创新的建议》和《政协成都市委员会关于开展专题视察协商天府绿道建设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均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为天府绿道建设贡献了政协智慧。
除此之外,市政协还围绕助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组织委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履职活动。如,聚焦“三个做优做强”和“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围绕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加快东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区一城”合理规划布局人口资源和公共配套设施等开展一系列协商履职活动,协力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着眼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围绕天府绿道、区域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等,组织集体视察、专题调研10余次,协力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紧扣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专项监督,协商建言天府文化传承发展、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在公园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委员们辛勤的汗水和坚实的脚印。
针对市民多元化美好生活需要,成都市政府决定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每年着力解决一批市民群众急难愁盼事。
围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各项具体举措,委员们深入老旧社区,围绕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建言献策,让“老成都”焕发“新韵味”;走进校园,就深化教育“双减”工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深入调研;挽起裤腿深入农村,为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和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把脉问诊……通过提交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积极参与全会联组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从加强产业结构现代化建设,降低住房、教育成本,增加公共服务品供给,提升城市通勤效率等重点关注领域,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深入实施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广泛共识。
成都是一座拥有2100余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如何助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也是委员们长期关注的焦点。
围绕提升城市智慧治理水平,委员们重点就全面提升超大城市安全韧性、数智赋能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推进以市民为中心的智慧城市建设等开展系列调研、协商、监督履职活动,提出对策建议,助力智慧蓉城建设。围绕助力落实市委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决策部署,委员们聚焦城中村全面改造、“散乱污”企业动态调迁、老旧场镇整治、老旧市场调迁改造、化工企业隐患整治等5个安全环保稳定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调研,协力筑牢城市发展安全屏障。围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市政协会同区(市、县)政协围绕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超大城市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小区信义治理等议题调研建言,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集聚众智、汇聚众力。此外,市政协还充分发挥市政协立法协商专家组和从事法律工作委员专业优势,擦亮立法协商品牌,就城市景观风貌条例等规章草案组织委员参与立法协商,助力法治成都建设。
发挥凝聚共识职能作用
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贡献成都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五年来,市政协对表对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融入协商履职全过程,创新形式载体,深化实践探索,有效提升了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2019年8月21日,中韩日三国委员(议员)围棋交流活动在蓉拉开序幕,大家以围棋为媒,切磋交流,共同深化文明互鉴。这是成都市政协积极向全国政协争取的交流活动,旨在通过围棋搭建友谊平台,推动中韩日三国合作交流深入开展。比赛中,中韩日三国委员(议员)除了切磋棋艺,还感受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中国的飞速发展,助力提升了成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围棋交流活动后,市政协分管副主席还分别拜会了大韩民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就成都与韩日相关城市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达成了共识。
“今天,我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一名成都市政协港区委员,感到分外振奋、热血沸腾。”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市政协组织在蓉港区委员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直播,第一时间学习、领悟大会精神,畅谈心声、展望未来。多名在蓉港区委员集体收看电视直播后主动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成都的发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推介和宣传成都,把更多的优质项目、优秀人才引入成都,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一幕也是市政协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支持港区委员力挺国安立法、止暴治乱,旗帜鲜明维护“一国两制”、维护祖国统一的缩影。2018年以来,市政协共计培训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300余人次,不断增进了市政协港澳委员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委员们自觉做党政决策的宣传者、产业发展的推动者、社会和谐的促进者。新冠疫情发生后,长期居住在香港和澳门的25名港澳委员无法来蓉参加会议、开展视察调研,市政协创新探索履职方式,利用远程网络技术组织港澳地区委员“云参会”“云讨论”,基本实现了对港澳台侨界别委员知情明政全覆盖,港澳地区委员与内地委员同步履职。
“有事来协商”工作是四川省政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一项创新举措,该项工作连续两年被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在近4年的实践中,市政协把“有事来协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与基层协商互促共进的创新实践,成立领导小组,出台指导意见,制定工作指南,推动全市各级政协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紧盯社会治理,聚焦难点,紧扣党和政府决策部署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搭建“有事来协商”小微协商平台1255个,形成市县镇村四级贯通的协商平台体系,开展各类协商2100多次,帮助解决问题1500余个,打通政协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初步形成了平台在一线搭建、调研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协商、思想在一线引领、共识在一线形成、力量在一线汇聚的工作格局。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的关键时期,政协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谈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剡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四川省委“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战略部署,在中共成都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建强“大后方”、唱好“双城记”、做强“都市圈”、建好“示范区”、打造“幸福城”,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做好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政协工作服务全市中心大局的贡献率。(成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