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意亮
兔年新春伊始,上海各大商圈红红火火,充满海派年味。其中,一批全新开业的地标式商业中心,引得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坐落于静安区江宁路699号,由全球7大设计事务所联手打造的城市文化潮流聚集地MOHO(高端商业体)便是其中一处热门“打卡地”。MOHO主入口—阅文广场一侧,一幢清水灰砖、红木窗框的建筑,仿佛在充满时尚感的商圈中静静“诉说着历史”。“打卡者”倘若走近便能发现,此处的旧址明明白白写着——江宁路673弄10号(原戈登路1141号文余里)。“让‘过去’与‘未来’在同一个空间碰撞出灵感之光。”MOHO运营方如是注释。
1927年底至1931年6月,这里作为中共中央秘书处的机关地址之一,承担党中央重要文件资料收发、保管及中央机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中央办公厅,也曾是中央档案馆的所在地。以上,就是这幢建筑的“过去”。
“过去”与“未来”又是怎样碰撞?这必须提到一件上海市政协的老提案——《关于切实保护、生动展示在沪中共中央机关史迹的建议》。
2015年“五一”前夕,十二届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朱少伟原计划去古镇旅游,一条小新闻改变了他的出行规划——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已在抓紧修缮。改道抵鄂后,朱少伟在那座西式砖混结构三层楼房外足足待了几个钟头,直到傍晚才带着一些复印资料依依不舍地告辞。
“此次调研真是收获不少!”归途中,朱少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最早的在沪中共中央办公地点现状怎样呢?”
作为一名上海地方史专家,朱少伟长期关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对南昌路100弄2号(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颇为熟悉。“彼时有4户人家居住于此,去到那里后也不便进入,就在外面反复端详。”朱少伟告诉记者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老者见他捏着笔记簿,满头大汗地在门前不断兜转,遂向他发出邀请:“快来,让侬看一样东西。”
朱少伟跟着老者进入了底层逼仄的空间,在他的指引下看到了厢房内床边的东墙镶嵌着淡灰色石牌,上面镌刻“一九二一—九二三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工作部在这里成立”等字样。
老者释疑道:“在解放初期,这里曾修复并对内部开放,石牌便是那时所制。”
回到家里,朱少伟在灯下再次翻阅中共一大代表们的许多回忆资料,脑中突然又闪出一个想法:中共中央驻沪时间这么长,上海除了中共一大后中央局机关旧址、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遗址、中共六大后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央领导机关史迹应不止这些吧?
之后,朱少伟咨询相关单位、请教专家学者,穿梭于一条条上海的旧弄堂,驻足于一幢幢老房子,进行了认真的实地考察。最终,他不仅摸清了在沪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史迹,也踏访了当年中央各个部门旧址或遗址,其中就包括中共中央阅文处旧址。
朱少伟跑完了想找的所有革命旧址和遗址,怀揣着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和拍摄的许多照片,对于如何为切实保护、生动展示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建言献策,已颇有底气。在提案中,他呼吁:“旧址保护不能仅满足于‘保存’,那样它就可能逐渐丧失活力,甚至变成‘死建筑’。具有真正意义的保护,应是让它有机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开发、利用中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继续绽放光彩。”
提案提交后,被列为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重点协商办理的提案。相关部门在提案办理答复表示:“提案在论述保护、利用好在沪中共中央机关旧址重要性的同时,给出了切实保护、生动展示在沪中共中央机关史迹方面的举措,我们将积极予以采纳。”“将与各相关区县人民政府沟通,探索居民腾迁的可行性,在腾迁之前将积极督促和指导各区县文物部门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和日常管理工作。”
今日,占据MOHO入口处“C位”的这幢建筑,人气十足。“既然不需要预约,那就进去看看吧。”来自江苏的叶女士和她的女儿对建筑的内里引起了兴趣。
记者随着她们步入了旧址,在游客的点击下,电子影像讲解徐徐展开:疾风劲草——发端与建立,暗夜星火——坚守与发展,烈火真金——忠诚与奉献,系统展示了中共中央秘书处在上海所开展的工作。
“没想到逛街还能逛到红色主题教育基地,说起来,上周支部主题党日我还提议今年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这不就来了嘛……”记者听闻身后有游客在交流,此情此景,一如委员所愿:“让历史遗迹继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