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2日   第 07 版)

本报讯(记者 王硕)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1月18日公布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

该评选将项目成果按照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分类,组织成员学会推荐,由基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等领域同行资深专家评选,并经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席团审核,最终确定了7个知识创新类和3个技术创新类项目。

“十大进展”具体为:(排名不分先后)

新冠病毒突变株免疫逃逸机制

北京大学谢晓亮、曹云龙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团队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团队,首次解析了多种突变株的结构特征和感染特性,并详细刻画了新冠中和抗体的全表位分布和逃逸图谱。该系列研究增进了世界新冠疫情防控的科学认识,为广谱新冠疫苗和抗体药物的研发方向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胆固醇外排的新通路及降脂新策略

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宋保亮团队研究发现,抑制ASGR1功能可促使胆固醇大量外排,血脂和肝脂下降,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很好疗效。该发现为研发促胆固醇外排的新型降脂药物指明方向,ASGR1已成为多家制药公司研发降脂药的热点靶标。

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新技术与染色体人工演化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伟、周琪团队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创新中心李劲松团队等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的可编程连接,创建出一系列具有19对染色体的全新核型的实验小鼠。该研究为哺乳动物染色体结构改造、动物新核型亚种的创造以及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的模拟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线,开启了哺乳动物染色体遗传改造的新领域。

人类早期胚胎翻译组图谱及合子基因组激活因子研究

清华大学颉伟教授、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与赵涵教授课题组,通过开发超灵敏翻译组与转录组联合测序技术,首次绘制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翻译图谱。该工作解决了人类胚胎程序第一次是如何启动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为未来治疗不孕不育、改善辅助生殖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

高精度生命全景时空基因表达地图绘制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汪建、徐讯领导的团队基于自主DNA纳米球测序技术,研发了高精度大视场空间转录组技术。基于该技术,华大联合中科院、南方科技大学等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绘制了小鼠、果蝇、斑马鱼、拟南芥和蝾螈等重要模式生物迄今为止最高精度最全面的时空基因表达数据集,并发现了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的全新细胞类型,推动成立了中国科学家主导的时空组学全球联盟STOC。

二甲双胍靶点的发现及其延缓衰老的机制阐明

厦门大学林圣彩团队历经7年的科研攻关,发现了一种称为PEN2的蛋白质是二甲双胍的靶蛋白。重要的是,该研究不仅发现了二甲双胍的直接作用靶点,而且还从分子角度勾画出了二甲双胍行使功能的路线图。二甲双胍均借道先前他们发现的葡萄糖(卡路里限制)感知通路,从而偶联到AMPK长寿相关通路,达到治疗糖尿病和脂肪肝等重大代谢性疾病以及延缓衰老等作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精准治疗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阿司匹林叠加氯吡格雷的短程双通道双效应联合治疗方案改写了欧美等多国指南。针对携带氯吡格雷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人群提出了“绕行基因”的替格瑞洛替代治疗方案,该方案可使复发风险相对降低23%,被NEJM评价为开启了脑血管病基因指导治疗的新时代。

研发颠覆性基因解码技术,描绘世界首张“扰动图谱”

上海科技大学池天团队,八年一剑,将“CRISPR基因编辑”和“Cre基因重组”两大底层工具融合成颠覆性的“高通量、泛组织”基因功能解码技术iMAP,成功描绘了世界首张“扰动图谱”。iMAP性能稳健、操作简单、易于普及、用途广泛(包括挖掘疾病药靶和优化水稻品种),实现了基因解码领域从0到1的技术突破。

多细胞生物自噬起始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团队发现,自噬诱导时,内质网表面发生钙瞬变,并触发FIP200自噬起始复合物发生液-液相分离,成为自噬体起始位点。揭示了内质网表面钙瞬变是启动自噬体形成的关键信号,对探究内质网钙失调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疾病中自噬异常的机理有重要意义。

水稻抗高温基因挖掘及调控新机制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团队合作揭示水稻高温抗性的新机制,挖掘出水稻抗高温基因TT2,首次揭示钙信号-蜡质代谢的抗高温新机制,在高温胁迫下TT2比对照增产54.7%。为作物抗高温育种提供珍贵基因资源。

2023-02-02 王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410.html 1 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37,410 /enpproperty-->